六镇之乱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起义最后失败了呢?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后,六镇的鲜卑贵族和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最后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

image.png

  六镇这个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六镇原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沃野镇、懐荒镇六个边镇,后来变成北方各镇的总称。这些镇是用于抵御北方柔然入侵、镇压起义以及防范南方势力进攻的。

  起因

  六镇军人本来是职业军人,社会阶级为贵族,种族文化为鲜卑。孝文帝汉化政策之后,职业军人与鲜卑文化这两点没有变,但社会阶级急速下降,以前仕宦、复除的特权的权利也没有了,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而迁到洛阳的强宗子弟,受到汉化的洗礼,各各荣显;边镇当兵的,却被“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引起了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也致使六镇一带,无法汉化。

  这种排斥鲜卑武人的政策在当时京城洛阳也能看到,以致造成在禁军产生叛变。而北魏吏制败坏,经济衰退更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

  孝明帝时期,六镇连年发生旱灾饥荒;正光四年(523年)二月,北魏北部的游牧部落政权柔然也发生大饥荒,向北魏求援,北魏由于自身经济窘迫加之一贯轻视柔然(蔑称其为“蠕蠕”或“茹茹”,意思其蠢笨如蠕虫),所以予以拒绝。柔然可汗阿那瓌,遂于四月派兵侵入北魏进行剽掠,以解决饥荒。怀荒镇的人民因食物资料大部分被劫夺而生计艰难,遂向镇将武卫将军于景请求赈济,但遭到其蛮横的拒绝,遂怒杀于景,于是北魏朝廷因此认为六镇边民凶顽,决定弹压整肃,这更加深了双方的不信任。

  六镇起兵

image.png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因与“高阙戍主,率下失和”,就杀掉戍主造反,改号真王。起义军旋即攻克沃野镇,然后北进包围了武川、怀朔二镇。怀朔镇将杨钧命令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领兵迎击。不久之后,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讨破六韩拔陵,元彧带兵屯驻云中。四月,高平镇赫连恩等造反,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向应破六韩拔陵。魏将卢祖迁击破之,胡琛北遁。

  起义军卫可孤于同月攻陷武川,怀朔亦溃,贺拔胜父子俱为卫可孤所虏。元彧被破六韩拔陵在五原打败,北魏另一支李叔仁率领的部队败于白道。北魏改派李崇为北讨大都督,命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皆受崇节度。七月,崔暹违李崇节度,与破六韩拔陵战于白道,大败,单骑走还。破六韩拔陵并力攻李崇,李崇力战不能御,引还云中,与之相持。不久柔玄镇镇民发动叛变,莫折大提攻占高平,发动关陇起义。至此,六镇尽为镇民所占。

  关陇民变

  后莫折大提病逝,第四子莫折念生继续统军,并派其弟莫折天生带兵击败元志和岐州刺史裴芬之指挥的魏军,占领岐州、泾州、凉州。北魏改派齐王萧宝夤和崔延伯代替患病的元志。孝昌元年(525年)正月莫折天生军驻扎在黑水。北魏岐州刺史崔延伯和萧宝夤率众五万与莫折念生在马嵬爆发大战,莫折念生战败,被“俘斩十馀万”。莫折念生退保小陇,北魏军占领凉州南。秦州起义军首领韩祖香被北魏益州刺史魏子建击败杀死,张长命投降萧宝夤。四月,高平镇起义军首领胡琛遣其大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攻击北魏泾州,打败萧宝夤和崔延伯的大军,萧宝夤只能退保安定。

  破六韩兵败

  正光六年(525年),二月。北魏胡太后和元诩发动政变,解除了元叉的兵权和职务,并杀死了元叉及其同党。同时派出使节带礼物出使柔然,要求柔然出动部队帮助北魏平叛。柔然首领阿那瑰率兵十万向西进逼沃野镇,连战连捷,大败六镇之军。北魏也派元琛率军自平城出发,进攻怀朔。六月,元琛被破六韩拔陵在五原打败,被迫向东撤退。元琛改变策略,开始分化招降起义军。这个策略起到很好效果,乜列河率三万人投降。元琛又趁破六韩拔陵截击乜列河军之际设下埋伏,打败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渡河逃亡,北魏军所俘六镇兵民20万被北魏政府分配在瀛、冀、定三州就食。孝明帝改元孝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