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刘伯温的儿子,他最后结局善终了吗?
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璟,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刘伯温对朱元璋而言,就如同诸葛亮对刘备的意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并非虚言,刘伯温胸怀韬略,屡出奇谋,为开创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功臣一般很难逃脱
“鸟尽弓藏”的历史定律,再加上朱元璋又是一位“勾践式”的君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受,刘伯温自然在劫难逃。好在朱元璋没有像对付胡惟庸、蓝玉等人那样,对刘伯温还是留有余地,保全了他的家人与名声。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继承父亲的才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小小年纪就名扬天下。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对待刘璟还算比较客气。《明史》记载:
“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
这意思就是说,朱元璋到晚年的时候还是顾念与刘伯温的哥们情义,经常召见刘璟等人到进宫,想对待自己家人一样拉家常。
洪武二十三年,刘伯温已经去世很久了,朱元璋想让刘璟沿袭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但刘璟却说,“自己兄长尚在人间,是爵位的第一继承人”。
朱元璋看到刘璟如此谦让,相当高兴,他就是想看到长幼有序的规则。于是,朱元璋让刘璟的兄长袭爵,任命刘璟为阁门使。
从这件事里面,能够看出刘璟是尊重传统的人,所以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刘璟坚决站在建文帝这边,只因建文帝才是大明的合法继承人。
面对朱棣潮水般的进攻,刘璟“献十六策”,可惜建文帝没有采纳。后来,刘璟给李景隆参赞军事,提出很多建议,结果全部未被采纳。最后,李景隆大败,刘璟眼看形势不可逆转,就回家隐居。在立场上,刘璟就已经与朱棣背道而驰,这也为日后的被杀埋下伏笔。
毕竟刘璟当年就已是名扬天下的才子,朱棣即位后,很快就想起刘璟,于是召见他。这刘璟也不知是哪根筋不对,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态度,竟敢拒绝天子的召见。
朱棣一看给你敬酒你不喝,那就来罚酒,将刘璟逮捕进京。没想到刘璟见面后,没有尊称朱棣为“陛下”,还是叫他“殿下”,这就让朱棣非常尴尬了,好歹自己也是一国之君。更没想到的是刘璟还说了一句:
“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朱棣来位不正,很害怕文人对他说三道四,当初方孝孺就是因此被诛十族。刘璟不承认他的皇位还骂他篡位,击中了朱棣内心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朱棣火冒三丈,下令将刘璟关进大牢,最后死在监狱。
刘璟是条汉子,也是有骨气的文人,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朱棣杀刘璟,是因为自己篡位而产生的心虚、恐惧,他容不得任何人质疑他皇位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