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桓是如何当上皇帝的?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在诸吕之乱结束后,此时汉朝皇帝之位悬空,对于大汉朝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之前吕雉立的小皇帝在功臣集团看来名不符实,因此便废了他。
然而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谁来继承皇位?当时汉高祖的儿子之中只剩下刘桓以及刘长,但是诸吕之乱中,汉高祖长子刘肥的儿子刘襄兄弟又出了大力。可是这两人都是一方诸侯,实力强劲,对于功臣集团来说,他们担心之后又出现一个类似吕后一样的强人。
因而在后来,这两人都不在候选人之列,而原本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桓则进入了功臣集团的视线,因为功臣集团觉着这个人稳重背后没有大势力,应该可以好控制,这样原来不在候选人之列的刘桓成为了大汉新的“话事人”,可以说刘桓这个皇位简直就是靠天上掉下来的。
但是,事实上皇帝这张位置肯定是每个藩王都想做的,汉文帝刘桓在历史上属于比较厚道的,可是事实上这张皇位除了七分运气之外,也有三分有他自己的因素:
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桓在长安登基,历史称其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不久,庶长子刘启被汉文帝立为太子。
然而根据现在很多史学家的论断,很多人认为这位王后很可能是吕氏家族的人,因为汉文帝的皇后是吕氏中人的话,那么这张皇位是断然不会落到他头上的。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胜利登基,就必须先要打消功臣集团的念头,所以这就发生了离奇的一幕,本该入主中枢的皇后在去长安之前离奇暴毙,而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这就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不寻常。
将代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若干年后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代王刘桓的生母是薄姬,刘邦当年打败魏国之后俘虏了魏豹和薄姬,有一次刘邦无意之中发现了薄姬便临幸了她,就是这一晚薄姬怀孕了,生下了代王刘桓。
可是代王刘桓就如同他的母亲薄姬一般,由于不受刘邦待见,在刘邦分封诸王之中,刘桓被封到了相对偏远的代国,当时代国土地贫瘠且靠近匈奴,因此可以说是一个蛮荒之地。
从代王刘桓的举动来看,一开始他只是想要改善民生,做到一个父母官的责任,可就是这一点无意之中帮了他,若干年之后大汉王朝挑选新君,代王刘桓进入了功臣集团的眼帘。
此时的大汉王朝急需休养生息,而刘襄、刘长的性子又恰恰不是沉得住的人,而代王刘桓行事稳重,对于此时的大汉王朝来说,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以孝治天下,符合教化
先秦时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候如何治国,以何治国等各种理论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等,经过漫长的角逐之后,最后只剩下法家、道家、儒家三家,可是秦朝的短暂灭亡也决定了法家只能规避人们,约束人们不作奸犯科,用来治国还是需要教化,法家也在这之后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而儒家在这之后和道家的角逐之中逐渐占了上风,汉文帝本身也是儒文化的践行者,儒家文化在古时候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忠君以及孝顺父母,利用好这一点则可以教化百姓。
事实上,汉文帝也正是因为其孝顺母亲的事迹被功臣集团所看中,汉朝急需一个品德皆优的仁孝君王来教化百姓,君王不以身作则又怎么能够教化百姓呢?在这一点上,汉文帝做的很好。
所以可以说,汉文帝登上皇位有七分真的是运气,另外三分的才华让他进入了功臣集团的法眼,最终汉文帝成为了汉朝第四位皇帝,也开启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为之后汉武帝打败匈奴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