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身为汉室后裔为何要辅佐曹操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而就汉室后裔来说,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大家熟悉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等,就都是汉室后裔。当然,在这些汉室后裔中,最终还是刘备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作为汉室后裔,刘备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实现匡扶汉室的目标。不过,就今天笔者要说的一位汉室后裔,却选择为篡夺东汉朝廷大权的曹操效力,甚至还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这四位君主,可以说是曹魏的四朝元老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是谁呢?
一
首先,刘放(?—250年),字子弃,幽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从出生地上来看,刘放和刘备之间,是同乡关系,二者都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对于刘备来说,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人。而就刘放来说,是汉广阳顷王刘建(燕剌王刘旦之子)的儿子西乡侯刘容的后代。其中,燕剌王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而汉武帝刘彻和中山靖王刘胜,都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在年龄上,从刘放的去世时间来看,他应该是要小于刘备的。因此,对于刘放和刘备之间,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存在交集的记载。
东汉末年,刘放曾被推举为孝廉。彼时,渔阳王松割据冀州,刘放前去依附他。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劝说王松说:“过去董卓倒行逆施,英雄同时起事,拥兵自立,擅自发号施令,只有曹操能够拯救危乱的局面,拥戴辅佐天子,尊奉朝廷的辞旨讨伐罪逆,所向披靡。将军您应该投身于曹公,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他,用优厚的礼物去与他结交。”王松照着他的意见去做了。恰逢常常在南皮县讨伐袁谭,写信召唤王松,王松献出雍奴、泉州、安次三城,归附了曹操。刘放替王松写了答复曹操的信,文辞很是华丽。曹操既很赞赏,又知道了他劝说王松的那番议论,因此征召了刘放为官。
二
自此之后,刘放就开始为曹操效力了。公元205年(建安十年),刘放和王松一起到达曹操处,曹操十分高兴,将此事比作“班彪依附窦融而劝河西归汉”,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历任主簿记室以及郃阳、祋祤、赞县三处县令。当然,曹操当时麾下人才济济,并没有多么重用刘放。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魏国初步建立,刘放与孙资俱任秘书郎。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刘放、孙资转任秘书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转任秘书令。
后来,魏国改秘书为中书,刘放任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同中书令孙资一同掌握机密。对此,在笔者看来,刘放当时的官职虽然不是太高,但是,因为工作和皇帝诏书、大臣奏章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刘放实际的权力,显然是不可小觑了。换而言之,此时的刘放,无疑获得了魏文帝曹丕的信任。公元222年(黄初三年),刘放进爵魏寿亭侯。作为一位文臣,刘放能够获得一个亭侯,自然是比较难得的,因为文臣缺乏战场上立功的机会。
三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刘放、孙资二人更加被宠信,同加散骑常侍。刘放进爵西乡侯,孙资乐阳亭侯。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叡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刘放所为。正是因为这一能力,刘放才能成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位君主。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司马懿平定辽东,刘放、孙资二人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刘放方城侯,孙资中都侯。同年,魏明帝曹叡病重,打算招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宇性格谦恭,推辞任命。对于魏明帝曹叡来说,原本的托孤大臣,并没有司马懿,这是因为魏明帝曹叡是比较忌惮司马懿的,担心他篡夺曹魏的大权。
不过,魏明帝曹叡的最初安排,显然没能顺利地执行下去,这一方面是因为燕王曹宇拒绝担任大将军一职,另一方面,则是刘放、孙资二人劝说了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曹叡召见刘放、孙资说:“我自己要召回太尉(司马懿),而曹肇等人反让我止住他,几乎败坏了我的大事!”命令他们再次书写诏书,曹叡宣召曹爽和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书命令,终于罢免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这时司马懿也从辽东战场回来了,走近曹叡的卧床接受诏令。
四
最后,在刘放、孙资的影响下,魏明帝曹叡将曹芳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也即让他们担任托孤大臣。而这,无疑为司马懿篡夺大权埋下了伏笔。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去世,曹芳继位,刘放、孙资各增邑300户。刘放并前共1100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骑都尉,余子皆郎中。公元240年(正始元年),朝廷加刘放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公元245年(正始五年),刘放任骠骑将军,仍领中书监。在汉末三国时期,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无疑是位高权重的官职了。
换而言之,在高平陵之变前,刘放的地位仅次于曹爽、司马懿、蒋济等几位大臣。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起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自此之后,曹魏大权被司马懿家族所掌握。公元250年(嘉平二年),高平陵之变的第二年,刘放这位四朝元老去世,谥曰敬侯,儿子刘正继嗣。总的来说,最终夺取曹魏江山的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似乎与汉室宗亲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司马炎能逼迫曹魏皇帝退位,归根结底还是司马懿打下的基础。而在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的过程中,汉室宗亲刘放可谓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即帮助其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