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做了什么决定?竟然中拯救了众多百姓的性命
刘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不知道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刘禅写的一直像一个累赘,从小时候就开始各种坑爹,长大了后继承刘备的皇位也依然没什么作为。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的有这么无能么?蜀国最后的处境估计换成是谁都没办法逆转了,但是刘禅的一个决定拯救了很多百姓还有士兵的性命,从这点上来看还是继承了刘备某些优点的。
自从曹丕称帝后,三国的序幕正式拉开,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自此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在三国时期,一共诞生了很多皇帝,然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却是蜀国皇帝刘禅。
说到刘禅,很多人都会给他打上昏庸的标签,然而刘禅却是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就能说明刘禅的能力,刘备死后,年仅17岁的刘禅登基称帝,此时诸葛亮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刘禅不得不一切听从于诸葛亮,诸葛亮一心北伐,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六次北伐,然而由于两国国力的差距,六次北伐全都以失败而告终,多年的北伐不仅将蜀国的国力耗费一空,也给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其实,刘禅曾委婉的劝谏诸葛亮停止北伐,休养生息,然而诸葛亮固执己见,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惜置整个蜀国于不顾,最终将蜀国带向了深渊。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国力迅速衰弱,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禅依然将蜀国维持了29年,可谓非常的不易,如果没有几分本事,刘禅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虽然手握十几万大军,然而为了全城百姓的着想,刘禅还是选择了投降,这是刘禅善良的一面。另外一点,刘禅深知以蜀国的国力,被魏国吞灭是早晚的事,与其负隅顽抗,还不如早日投降,也能落得个好下场。
在投降魏国之后,刘禅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处处忍让,当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国时,刘禅对司马昭说道:“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辱骂,认为刘禅是一位软弱无能之人,然而在当时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刘禅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与其说刘禅这是软弱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刘禅智慧的一面。
然而千百年来刘禅一直被认为是昏庸无能之人,或许这也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吧,毕竟《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很多人有如此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一点,后世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伟大,便会刻意贬低刘禅,刘禅有多蠢,那么就越能突出诸葛亮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