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成年后,为什么诸葛亮没有立刻还政呢?

  按照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观来说,以三纲五常为基本的儒家思想学说就是标准道德观,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君为臣纲,意思是君主是大臣的表率或准则,要求大臣绝对服从于君主,并且不能背叛君主,否则就是违背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以诸葛亮的行为来说,他是刘备临死前任命的首席托孤大臣,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了独掌大权的时代,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统治者,而皇帝刘禅在刘备去世的那一年只有17岁,没有成年,按照礼制,未成年是不能亲政的,所以由诸葛亮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但是三年后,刘禅20岁了,成年了,但诸葛亮仍然没有还政于刘禅,而是继续执政,一直执政到诸葛亮去世,也没有把军政大权交还给刘禅,甚至都没有给刘禅独自做主的机会,诸葛亮这种行为算不算逆臣呢?

  历史已经给了诸葛亮定位,他当然不算逆臣。

  一、来自刘备的原因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曾经专门给刘禅下了一道诏书,叫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并说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和丞相共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这是刘备亲自对刘禅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就是刘禅的父亲,既然是父亲,那诸葛亮在军政大权上专横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再说了,刘备还对诸葛亮说过一句话: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也就是说:如果我这个儿子可以辅佐,那就你辅佐他,如果他的才能不足,请你自行选择。尤其是最后四个字:君可自取,可以有多种解释,从字面上的解释,既也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取而代之,也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可以用刘备其他儿子取代刘禅,还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可以自行决定。

image.png

  虽然刘备说这话有些客套的成分在其中,但并不排除刘备对他这个儿子的不信任,如果刘禅是一个正常有能力的人,刘备也犯不上说这话,虽然当时刘禅才17岁,但在当时17岁已经可以独自处理大事了,比如江东的孙策,就是17岁死了父亲,然后出来领导父亲生前的旧部开创江东的基业。

  既然刘备这么说了,那么诸葛亮有权决定是否还政于刘禅,诸葛亮的选择是不还政,因为这就涉及到刘禅能不能做一个合格皇帝的问题。

  二、来自刘禅的原因

  历史上的刘禅经常会被认为两个极端,一种观点是认为刘禅大智若愚,很聪明,但其为了保命,不说出来,诸葛亮当权臣时,刘禅为了保命,没有向诸葛亮争权,而是等到诸葛亮去世,自然就拿回来了权力,刘禅的这种政治斗争与当年的汉宣帝何其相似,汉宣帝即位之后,也面临权臣霍光的掌权,当霍光想做样子想还政汉宣帝时,汉宣帝推脱了,仍然让霍光继续掌权,而是等到霍光之后,再铲除所有的专权势力,独自掌权。

  可是刘禅与霍光的前半段相似,但后半段则完全不同,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很快就铲除了霍氏家族,独掌权力,并开创了西汉帝国势力辉煌的顶峰,但刘禅等到诸葛亮去世后,没有对诸葛亮家族进行迫害,也没有否决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更没有抛弃诸葛亮生前制定的政策,甚至都没有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而是继续当着不受控制的甩手皇帝。

  所以,刘禅不是大智若愚,而是平庸普通,刘禅如果有汉宣帝一半的能力,也不至于蜀汉会在三国是第一个灭亡的政权。刘禅既然不是大智若愚,那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刘禅只是能力平庸,眼光一般,处事一般,用人唯亲的普通人皇帝,他的能力比昏君强,比明君差,在三国乱世中不足于独自掌权,因为当时不是大一统朝代,而是三国鼎立的不平静朝代,况且蜀汉还在不断地进行北伐,再加上蜀汉内部也有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这种局面不是刘禅能够控制并解决的,所以诸葛亮没有还政刘禅。

image.png

  后主刘禅

  三、来自诸葛亮的原因

  诸葛亮年轻时就自比管仲、乐毅,想成为将相那样的治国人才,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事实上,诸葛亮被刘备任命为丞相时,就有了实现人生的理想的基础,开始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从某种方面来说,诸葛亮的权力欲望是极强的,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政权,但从他内心来讲,他是不愿意还政的。

  诸葛亮明白,刘禅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如果把政权完全的交到刘禅手上,那么蜀汉的未来不会好过,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因为诸葛亮走的是稳打稳扎的路线,诸葛亮同样拒绝还政于刘禅,是为了蜀汉的稳定。

  至于说诸葛亮每次进宫上朝都要带着上面士兵,这个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没有史书记载了这个说法,就算有,诸葛亮也不是像曹操一样是依靠武力来威胁皇帝的,而是一种礼仪制度,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率军平定南中的叛乱临走前,后主刘禅赏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卫士六十人。

  刘禅赏给了诸葛亮的这些是一种礼仪,而60名虎贲卫士因为是刘禅赏赐的,所以诸葛亮有权带着上朝,况且也只是60人,而不是上百人,根据礼仪,60人的虎贲卫士是不能进宫的,只能在宫门外等待,不存在诸葛亮用虎贲卫士威胁整个朝廷以及皇帝的现象。

  所以,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促成了诸葛亮没有还政于刘禅,从刘禅后来的治国理念来看,即使诸葛亮还政于他,他是想当甩手掌柜,不想负责实际的政务,因为刘禅的天性主是如此,他不是当皇帝的料,做个普通人还差不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