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什么没能善终?杀死他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原王朝,它的建造者是讨过饭、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其貌不扬,却敢打敢拼,颇为义气,所以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能够聚拢一帮能人为其卖命,这帮人中,除了大将徐达以及暴毙的常遇春,最有名的当属军师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叫刘基,曾经为元朝当差,后不得志,辞官不作。后来朱元璋攻取婺州路(今浙江金华)时,刘伯温追随,经历大小无数战役,直到朱元璋成为皇帝,在此期间,刘伯温一直为其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刘伯温比其他的功臣聪明,明朝建立不久,便主动辞职,要回老家安度余生,如果他的人生只到这里,尚且圆满,但是不久后他又被朱元璋调回了应天,最后死于此地。

image.png

  刘伯温作为一个谋士本不应该受到如此关注,只因为在他身上笼罩着神秘色彩。传闻他精通易理,洞晓玄学,能掐会算,如同再世诸葛,再加上被后世之人不断神化,刘伯温便从一个谋士成了"半仙",不过让人最为争论的并不是他的玄学造诣,而是他的死因,或者说杀死他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这场谋杀中牵扯到两个人,其一是朱元璋,其二是宰相胡惟庸。刘伯温深知朱元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早早回乡避祸,如同当年的范蠡一般逍遥去了,但是朱元璋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后胡惟庸上奏朱元璋,说刘基的家人争抢一块带"天子气"的地,便抓了刘基长子刘琏,朱元璋下旨召刘伯温回京问责,刘伯温回京后病重,吃了胡惟庸带的药,不久后便撒手人寰。

  关于真正的主谋,史学界有两种争论,说起来也皆有道理。对于朱元璋,杀了无数功臣的他再多染一个刘基的血也没什么区别,只要能让建文帝坐稳江山,让明朝延续,他自然不惜一切。通过《明实录》与《明史》记载,所谓"天子气"土地当作墓地是胡惟庸构陷,而刘伯温与胡惟庸积怨已久,朱元璋应当知晓,即便如此,依然要问责,却有杀心。

image.png

  此外,在记载中明确提到,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可见,胡惟庸的探病是得到朱元璋的命令,也正是朱元璋的意图让刘伯温哪怕算到药有问题,也不敢不吃。之后刘伯温腹胀如斗,好似肚中有硬结,不久便死于家中。

  也有史学家认为朱元璋不必设这样大费周章来杀刘伯温,而是胡惟庸有意要除掉刘基。二者早有嫌隙,首先在朱元璋问及刘伯温宰相人选时提到胡惟庸如何,刘伯温言说只是小犊,若是当了宰相,为祸不浅,胡惟庸并不是大度之人,一直记在心里。后来刘琏进京上报地方有逃兵反叛,未通过胡惟庸,令其有些恼怒,才构陷"天子气"的墓地来,抓了刘琏,带回刘伯温。

image.png

  另一方面,胡惟庸的权力欲极重,后期有些膨胀,大肆打压异己,集结党羽,杀戮众多,冒险除掉刘基既可以排除政敌干扰,又能探究皇帝的底线,此即一箭双雕。《明史》中也提到,刘基为庸毒死,且后来朱元璋时常召见刘伯温亲属后人,谈及此事,都言说是吃了胡惟庸的,这也坐实了胡惟庸毒杀刘基的定论。

  争争吵吵,刘基未得善终也是事实,一生算尽天下事,却也难逃政治杀戮。如今看来,就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态度,哪怕刘基只是个无实权的老头,也未必能够好死,蓝玉、徐达,这个武将被杀或被打压,就连他的亲家李善长也落得流放,而至抄家灭族。刘伯温能够勉强不受波折的离开尚且算得上仁慈,这可能和他当初选择归隐也有一定关系。

  笔者以为,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和胡惟庸都有关系,与其说谁是主谋,不妨说互为主谋,朱元璋想要不动声色的除掉刘基,但是又碍于他的功绩,胡惟庸想杀死刘基,却又怕朱元璋有心庇护,这块带着"龙气"的墓地自然成了二者达成一致的结点,才有了后来一连串的理不清的对错,当然,实属猜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