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为什么一直没有北伐?他的真实能力如何?
对刘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说到,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席间要求刘备细数天下英雄,刘备提出袁绍、袁术兄弟的名字,曹操不以为然,刘备接着说:"有一人,名称八骏,威震九州,刘景升能称作英雄吗?",曹操大笑道:"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再加上后来刘表屡失良机、不敢北伐曹操,废长立幼,死后荆州迅速沦陷等事,刘表庸碌无为、优柔寡断的形象算是彻底坐实了,那刘备提到的"名称八骏,威震九州"的评价真的是过誉了吗?刘表作为一方诸侯,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汉室宗亲,名师之后,知天命之年接手烂摊子
拜投名师 刘表在士人中的地位很高刘表是西汉景帝四子鲁恭王刘余的九世孙,顺帝安汉元年出生于山阳郡,十七岁时拜当地的王畅为师,王畅最高曾担任司空一职,位列三公,他性格正直,生活朴素,任南阳太守时,由于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老家,所以豪强众多,多有不法,奢靡之风极盛,他到任后,严厉打击不法权贵,平时布衣素食,为当地民众作出表率,经过一番治理,南阳风气为之一变
王畅不但官位高,在士人中的地位也高,有人评价道:"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能与李膺、陈蕃两位名臣相提并论,可见王畅的社会威望不小,作为王畅的学生刘表,深受王畅学风影响,这就为日后荆州地区官学的兴盛埋下了伏笔
桓帝在位末期,李膺带领太学生与外戚窦武等人联合,对宦官集团展开抨击,,这些人被士人群体所推崇,获得了"三君"、"八俊"、"八顾"等外号,刘表作为王畅的学生,也在这批太学生的行列之中,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名列"八俊"之一的(一说刘表名列"八顾"),但就在此时,党锢之祸爆发
延熹九年,"桓帝下诏打捕党人"
延熹十年,"禁锢李膺等党人"
灵帝建宁元年,"曹节矫杀陈蕃、窦武"
建宁二年,"诏州郡大举构党,天下豪杰名士陷党籍者甚多"
刘表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从此在史书上消失了十多年
直到灵帝光和二年,大赦天下(建宁四年灵帝也曾大赦天下,但党人不在其内),刘表得以重出天日,被大将军何进征辟,出任北军中候
汉末军阀混战 荆州难以独善其身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召董卓为外援诛杀宦官,没想到宦官集团先发制人,伏杀何进,袁绍等人出逃,董卓趁机挥军进京,改立刘协为皇帝,190年正月,袁绍被关东诸侯推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天下大乱
荆州虽然离战火中心较远,但绝不是一片乐土,此时的荆州刺史是王睿,他没能控制荆州全境,长沙太守孙坚之前平定了零陵、桂阳的起义军,控制了包括长沙在内的三个郡,讨伐董卓行动开始后,孙坚由长沙北上,路上他做了两件事,彻底扰乱了荆州的局势
(1)王睿和武陵太守曹寅素来不睦,他扬言要杀了曹寅,曹寅很害怕,于是伪造了给孙坚的檄文,细数王睿罪过,叫孙坚逮捕王睿,孙坚信以为真,发兵襄阳,王睿走投无路,只好自杀,荆州刺史之位空缺
(2)孙坚逼死王睿后,继续北上到达南阳郡,他要求南阳太守张咨为自己提供粮草,张咨认为孙坚不过是一个邻郡的太守,与自己平级,拒不答应,于是孙坚设计斩杀了张咨,并在鲁阳与袁术合兵,袁术趁机夺取了南阳郡
这个时候朝廷下诏,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要面对的是一个群龙无首、四处分裂、残缺不全的荆州,这一年刘表四十九岁
政治、军事双管齐下,十年时间收服荆州
刘表从洛阳来到荆州,史书上这样记载当时情况: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
荆州到处有人起兵作乱,而且荆州当地的宗贼,也就是当地宗族为主而结伙的盗贼特别猖獗,荆州的治所本来在南郡的江陵,因为宗贼过于强大,官军无能为力,只好把治所迁移到武陵郡的汉寿,可见荆州的局势非常混乱,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新官刘表是怎么做的呢?
找对盟友,恩威并济当年在何进账下有一幕僚,名为蒯越,与刘表是旧相识,蒯氏家族在荆州是世家大族,很有威望,于是刘表单人独骑进入宜城,找到了蒯越,蒯越带着自己的兄弟蒯良和朋友蔡瑁一起来见刘表,刘表就荆州局势问计于蒯氏兄弟,蒯良说:
袁术骄而无谋,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若使人示之以利,必以众来。使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威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公路虽至,无能为也
大意就是利用宗贼贪婪的特点,给他们一些好处,先把队伍来起来,然后杀掉其中残暴无道之人,再招抚其他听话的人,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好形象,这样荆州的民心就能归附你了
刘表深以为然,他派人去引诱宗贼的统帅,果然这些家伙见钱眼开,有十五人中计,他们来到宜城后,被刘表全部斩杀,于是刘表顺利的接管了他们的部队,正式拥有了一支武装力量,然后他又派蒯越去招降了据守襄阳的贼众头目张虎,荆南各郡也都传檄而定,荆州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南征北讨,接管荆州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占领洛阳后,纷纷各自领兵回归,孙坚也率部南下,准备回到长沙,袁术和袁绍两兄弟本来就不太对付,袁术知道袁绍和刘表素来交好,而且他不愿看到刘表在荆州坐大,于是和孙坚一起进攻刘表
刘表派黄祖出战,结果被孙坚击败,刘表被围困在襄阳,他秘密派遣黄祖出城调集军队,黄祖带兵归来,再次与孙坚交战,再次战败,一路撤退到,孙坚在追击途中被黄祖部将射杀,襄阳城解围,荆州暂时解除了来自江东的威胁
此时的中国北方军阀混战,公孙瓒与袁术结盟,袁绍与曹操结盟,公孙瓒与袁绍战于河北,曹操和袁术战于河南,刘表为了收复南阳郡,派人截断袁术的粮道,袁术避免两面受敌,不得不退出了南阳,转而向兖州方向发展,全力攻打曹操,第二年,袁曹大战于匡亭,袁术战败,实力大损,荆州又解除了来自袁术方面的威胁
公元196年,张济自关中南下攻打襄城,不幸中流矢而死,其部下归降了刘表,刘表令张济之子张绣接管父亲的军队,并驻守宛城,这等于是建立了一个与北方军阀之间的缓冲区,减轻了北方势力对荆州的威胁
刘表此时已经基本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地盘,可是荆南地区并不是派兵打下来的,所以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联合桂阳、零陵两郡共同反叛,
刘表与其作战不利,数年无法取胜,后来张羡病故,刘表趁机平定三郡,控制了荆州全境
联姻世族,巩固统治刘表作为一个外地人空降到荆州,手下没有亲信可用,所以他不得不选择和荆州当地的世家大族合作,而这些世家也看中了刘表荆州刺史的身份,两者一拍即合,做出了政治联姻和政治交易,刘表娶了当地豪族蔡讽的女儿蔡氏,并任命蔡瑁为江夏太守、蒯越为章陵太守,取得了蔡氏、蒯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坐稳了荆州牧的位子
刘表只身一人来到形势严峻的荆州,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取得了当地豪族的支持后,用了十年的时间,通过政治招抚和军事打击,稳定了荆州内部的局面,为荆州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史载:
"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外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
在乱世中能做到如此地步,刘表的才干应该得到肯定
先天不足,阻力重重,没有北伐在情理之中
荆州内部稳定以后,刘表为什么不去北伐曹操,争夺天下呢,小柴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荆州的条件不利于进攻鲁肃曾评价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就表明了荆州的不少短处,荆州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处于四战之地,北有曹操,有南阳盆地与之相接,西有刘璋,与荆州仅隔有巫山三峡,东有孙权,与荆州共享长江之险,荆州与周围三方的势力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天险阻隔,而且荆州受山川地势的影响,内部分为很多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些因素给固守带来很大困难,更别提主动进攻了
建安五年收服南三郡以后,刘表掌握了荆州全境,但是荆州内部的发展很不均衡,据史料记载,顺帝时期的荆州南阳郡人口有243万,是天下第一大郡,而武陵郡人口仅有25万,相差近十倍,虽然汉末人口数量有所变化,但是从中仍能看出各郡之间的差距,北方战乱后,冀州、徐州等地来到荆州避难的百姓多达百万,这么大规模的外来人口突然涌入,刘表能保证荆州局势不失控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此时他已经五十九岁,恐怕没有多余的精力组织北伐了
荆州内部亲曹派占据上风即便刘表有心北伐,他的部下也未必会同意,刘表的部下分为亲曹派和抗曹派,亲曹派包括蒯越、蔡瑁、韩嵩、王粲等人
蒯越,在刘表死后积极主张降曹,曹操写给荀彧的书信上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也"
蔡瑁从小和曹操相识,据说二人私交甚好,投降曹操后被封为汉阳亭侯,得以善终
韩嵩,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刘表派韩嵩出使许都,韩嵩回来后"盛称朝廷曹操之得,劝遣子入侍",刘表大怒,怀疑韩嵩有二心,想杀了他,后经妻子蔡氏劝告,改为囚禁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刘表死后主张降曹,后官至魏国侍中
刘表统治荆州依靠的两大世族-蔡氏和蒯氏,全都是亲曹派,蔡瑁和蒯越手握大权,又怎会轻易的让刘表去北伐曹操呢?
相比之下,抗曹派的力量就弱小了很多,抗曹派以刘备、刘琦为主,刘备投奔荆州以后,刘表对他的态度非常微妙,史载: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三国志-先主传》里说的更加直白: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刘表将刘备派到新野,就是为了让他替自己抵御曹操,随着刘备的势力日益壮大,刘表对刘备也越来越不放心,对刘备提出的袭击许都的建议不置可否,最终失去了北伐的最佳时机
刘表的长子刘琦一直不被刘表所喜,刘表的夫人蔡氏也一直主张废长立幼,刘琦在北伐一事上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一边是倚重的人不肯北伐,一边是想北伐的人不被倚重,刘表是否能够北伐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结
刘表可以算是东汉末年儒生的代表人物,他向专权的宦官集团发起过抗争,党锢之祸爆发后,他隐姓埋名逃亡民间,四十九岁时单骑入宜城,顺利执掌荆州,这都体现出了一位优秀政治家的胆色和才干,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政治稳定,文教事业兴盛,成为了北方难民的避难所,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北伐曹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就是这位六旬老人最明智的选择,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的策略是错误的,所以,刘表仍不失为一个值得后世肯定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