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努力了大半生都没有成功?庞统早就告诉了他原因!

  刘备为什么努力了大半生都没有成功?庞统早就告诉了他原因!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175年,刘备在母亲的要求下,外出求学。这对于刘备而言,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之母,不失为一个有远见的伟大母亲。不过当时的求学,跟今天的求学可不同。这个不同,在于起点,根据刘备直接拜倒卢植门下来说,刘备的起点直接就是大学。不过起点虽高,而且还是名师,可是刘备却心思不在学习,他喜欢的是穿得漂漂亮亮去参加各种富豪的宴会,或者去遛狗什么的。说白了,刘备喜欢跟英雄豪杰、达官贵人搞社交,广交朋友。

  俗话说,朋友多了,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无论古今,朋友对于一个人而言,一直是一支重要的、甚至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所以说,刘备做得没错。他在搞社交的过程中结交了非常重要的朋友,比如张飞、关羽、公孙瓒、张世平、苏双等。

  这些朋友,每个人都对刘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张世平和苏双是中山一带的富商,他们是第一批拿出真金白银资助刘备起事、招兵买马的人。那关羽和张飞就不用说了,是率先加入刘备阵营的元老级将领。再比如公孙瓒,刘备在落魄的时候,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不仅拿出兵马,更是拿出良将赵云,以资助刘备。

  刘备就这样,在各种朋友的资助或辅佐之下,在中原征战打拼了二十多年,却连一寸立足之地都没有占领。那么其中的原因颇为令人深思,有人说是因为他身边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就算有诸葛亮之后,他也同样没有立足之地,能够得荆州之部分暂时立足,其中因素多半在于东吴考虑拉刘备一块抗曹,才使得刘备借机有了一点立足地。所以,刘备事业一直没有起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刘备大半生争霸中原,为何一事无成?其中原因被后来者的庞统一语道破。

  事情的起因是庞统加入刘备阵营之后,见缩居在凋敝的荆州,和曹操、孙权共分荆州,已经无利可图。恰逢益州的叛徒张松来献媚,劝刘备入川。而刘备又没有入川的正当理由,所谓出师要有名。于是刘备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目前,我的敌人是曹操,而我与曹操是不同的,曹操急切严厉,我则宽厚温和;曹操残暴凶狠,我便仁慈宽厚;曹操诡谲狡诈,我便忠诚正直。总之,无论是做什么事,曹操所做的,我都要跟他反着来,只有这样才能做成事。若如今因小事,就失信义于天下,这不是我刘备该做的!”

  刘备这番话,从道义上来说,他也没有说错,这是他的做人做事的法则。每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法则或成功金律。刘备的金律就是与曹操拧着来。那么刘备为何如此做呢?当然他也有他的理由。在历史上就有先例。

  三国时期,刘备自诩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人,说白了刘备是以刘氏皇族后裔自居的,故此,当有人把曹操比作凶狠之项羽的时候,刘备则以刘邦一角自居。数百年前,刘邦窝在汉中的时候,韩信就曾经给刘邦上过一道建议,那就是凡是项羽所做,让刘邦都反着来。刘备以此为依据,也就玩上了跟曹操反着来。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是曹操不是项羽;第二个问题是三国不是秦末。

  第一个问题是,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将帅,但是其他方面都很弱,然曹操则不同,他几乎是一位全才,文武兼备,上马可统兵百万,下马可运筹帷幄,举笔可文采飞扬。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变,秦一统时间短,秦末乱世的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是东汉末期时,历经西汉东汉合起来四百年左右的历史,虽然发生了割据动乱,但是其情势与秦末的动乱是大不相同的。秦末之时,各路力量是要坚决推翻暴秦的,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要推翻东汉朝廷,但各路力量则镇压起义辅助朝廷,继而以实力相抗,但是朝廷依然存在,虽然名存实亡。但在这股枭雄争霸的潮流中,只有曹操是最成功的,因为他名正言顺,原因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曹操做成了很多事,除了握着天子,还利用屯田制度,解决了因为黄巾起义造成的数百万流离失所的饥民问题。再就是曹操的人才选拔制度,唯才是举,在三国也是首屈一指。

  那么曹操做成了如此多的事,刘备不想着去借鉴其长处,反而总想着处处拧着来。这可以说是刘备在政治上表现不成熟的一面,或者说他的处世方略不成熟的一面。总结出来,就是一味追求个性,不能随机应变,从现实情况出发去看待问题。比如跟曹操交过手的对手,刘备也都曾觊觎过对方的地盘,无论是吕布、袁术、袁绍等,但这些人都被曹操收拾了,而刘备却被这些人驱赶了或压制了。究其原因,跟他做事的方式或方略关系很大。难怪庞统听完刘备的解释后,呵呵一笑,说:

  “主公啊,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这么玩呢?现在天下已是乱世,无论做事做人都不能太墨守成规。兼并弱小,攻伐昏暗,这可是春秋五霸之功业!逆取顺守,报之以义。等我们夺取益州,强大之后,再对刘璋封侯,其实也不算失信。更为严重的是,若今日我们不取益州,此地也早晚会有人去取。”

  庞统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指出了刘备以前争霸中原二十余年,却一事无成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在乱世,所谓的道义都是相对而言的,而道义是掌握在胜利或强者的手里,而非弱者的手里。比如曹操,当时反对曹操的腐儒多的是,甚至有些腐儒还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言论的反对,并不能阻止曹操一步步强大。刘备认为从正面和曹操竞争,不是对手,想反其道而行,集结反对曹操的力量来做事,可事实上是策略上的错误。反而,曹操的诸多做法,却是成功之道,应该借鉴来用。

  当然庞统在指出刘备失败根源的同时,也为刘备拿出了一个新的做事的思想纲领,即“逆取顺守,报之以义。”可以说,庞统此言,对于刘备而言,有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效用。

  也正是因庞统之言,刘备的做事风格也立即发生重大改变,以前他时刻以信义和名声为要,以后便懂得以实际利益为要,拿了益州,还要汉中,得了汉中还赖着荆州不还,便是最好的明证。在谋求实际利益方面,刘备不再与曹操对着干,而是越来越像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