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将军权交于李严?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罢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极为信任的诸葛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之一:维持朝廷权力平衡,确保朝政持续稳定

  作为一位统治者,在势力尚未发展起来之前,赋予手下能臣绝对权力并无不妥,但当势力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使这个人能力有多强,再如何忠心,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不会容许手下有权臣出现,因而必须实现分权,确保内部权力平衡。

image.png

  刘备早期势力较小,手下人才也相对较少,因而官员设置并不合理,因此直到其先后占领益州和汉中之后,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攻占汉中之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遂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这个尚书令的出现,就有一定制约诸葛亮的意味,毕竟诸葛亮当时乃是以军师将军官职署左将军府事,权力太大。

  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之后,刘巴接任尚书令一职,成为蜀汉第二任尚书令。之后,刘巴又于章武二年(222年)去世,但由于当时刘备正忙着攻打东吴,导致这一职务空悬,直到“夷陵之战”战败之后,刘备才任命李严为第三任尚书令。

image.png

  由于刘备在夺取荆南四郡之后,势力膨胀过于迅速,因而官员设置相对较为混乱,尚书令其实并不如东汉官制中那么位高权重,再加上诸葛亮在蜀汉的特殊地位,尚书令一职对其牵制相当有限。不过,效果虽小,但制度却必须确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未来不会人死政消,如此才能确保政权稳定。

  刘备集团内的军权同样如此,李严虽然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且被任命为中都护,拥有统管内外军事的职权,但由于其长期驻守永安,实际上对蜀汉的军权掌握极为有限。因此,李严实际上掌握在手中的军队,只有永安驻军,而根本没办法将势力伸到成都那边。而在刘禅即位之后,诸葛亮很快便被提拔为了益州牧,立即成为了益州地区的军政首脑,诸葛亮想要动兵,其实只需要刘禅点头即可,李严根本无法对其形成牵制。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刘备此举的象征意义其实要远大于实际意义,李严虽然无法实现对诸葛亮的牵制,但这种军政分离的制度却必须确立。诸葛亮自然是忠心耿耿,可谁又能确保诸葛亮去世之后不会出现野心家,从而军政大权一把抓,架空皇帝呢?

  原因之二:平衡内部政治势力,确保蜀汉政局稳定

  自刘备西进夺取益州,进而将权力中心从荆州转移到益州之后,其内部便始终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派系矛盾,然而由于蜀汉的膨胀和衰弱速度太快,这种派系矛盾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而这也成为了刘备以李严为托孤重臣的重要原因。

image.png

  彼时,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主要分为四个派系:一是以张飞、关羽、赵云、简雍为主的刘备嫡系;二是以诸葛亮为首,以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杨仪、费袆等荆襄人士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严为首,以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和、董允等为主的东州派。

  坐拥荆州和益州之时,各派的矛盾尚不明显,凭借刘备嫡系和荆州集团,足以压制另外两大派系。然而自从荆州丢失,刘备遭遇“夷陵惨败”之后,荆州集团不仅丢失了根基之地,且包括刘备嫡系在内的人员损失极为惨重,关羽、张飞、马良、糜竺等先后去世,黄忠等也已经病逝,直接导致刘备势力被大幅度削弱。

  刘备对于麾下各派系,本就采取以嫡系和荆州集团为主,拉拢东州集团,打压益州本土集团,刘备入主益州之后迎娶寡居的吴氏,便是出于此目的。尤其是在自身实力被削弱之后,更需要对东州集团进行拉拢。

  因此,刘备托孤之时,迅速提拔李严,便也有了拉拢东州集团的目的。不过,也正因李严并非刘备嫡系,因而在以其为托孤重臣,且赋予一定实权的同时,却也将其势力限制在了永安地区,不至于威胁到诸葛亮等嫡系。

  事实上,内部的派系之争,一直都是蜀汉的重大隐患,可惜的是始终没能予以根除。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此影响。

  综上所述,刘备将军权交于李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李严这位蜀汉军事统率,由于常驻永安,其实就是一个虚职,他除了可以调动永安附近的两万军队之外,根本调动不了其他军队,而诸葛亮虽无直接领兵职权,但却可通过刘禅对外用兵。刘备此举,更多是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