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身边的文臣武将都很齐全,他为什么却没能一统天下?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虽然刘备号称有卧龙凤雏以及五虎上将等大名如雷贯耳的人才相助,但是其人才优势远远不如曹操,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原因,灭亡几乎是必然的。
在三国时期,标榜着匡扶汉室的刘备,无疑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也因此俘获了大批人才的芳心。在智谋上,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刘备竟然两个都得到了。在武将上,自己结义的关羽、张飞是万人敌,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也是智勇兼备。在加上当时的民心依然向着汉家天下,可是,为什么刘备没有能一统天下,恢复汉室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蜀国人口90万左右,吴国200万左右,魏国400万左右。按照人口和军队10:1的比例来看,蜀国、吴国、魏国的军队数量分别为:9万、20万、40万。也就是,不管是人口还是兵员,蜀国都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
再看经济,在小农经济在主导的古时候社会,蜀国虽然拥有成都平原,但是相比较当时的北方平原,农业生产力依然极为有限。由于本来人口就比较少,加上失去荆州这块经济重地,蜀汉的经济实力可谓最弱的。
其次,曹操统一北方后,促使其在进行赤壁之战等战争中,有着稳定的战略后方来提供补给。更为关键的是,曹操大力推行的扶植农桑、鼓励屯田等政策,保障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在任何年代,战争也是一场补给的较量。谁的后方生产更强大,谁就占得了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的刘备根本没有什么后方补给,甚至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由此,刘备的钱粮和兵马自然无法和曹操、孙权等军阀相提并论。即便在占得益州后,却在不久后丢了更为重要的荆州,促使自己一直没有稳定的后方生产。
再者,战略方向上的问题,准确的来说,是刘备个人偏离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在北方曹魏实力最为雄厚的基础上,不管是希望北伐中原,还是力图自保,都需要和东吴结成紧密的联盟。但是,或许是因为失去荆州后的痛恨,也包括为关羽复仇的执念,也有可能是要和诸葛亮对着干,证明自己的能力。刘备最终拼上老本来讨伐吴国,不仅输的底裤都没了,也注定此后蜀国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了。
最后,再说说刘备手底下的人才。庞统几乎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就死了,剩下的诸葛亮可谓既当爹又当妈,实在太累了。余下的智谋,也就法正等人还能看,至于秦庇、尹籍、糜竺、孙乾等,还是洗洗睡吧。反倒是魏国和吴国人才济济,并且像司马家族等新生代人才辈出。
至于武将,则甚少有符合良将标准的。所谓良将之才,不单单在于懂得四机,更在于“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照此标准来来评定刘备手下的一班武将,可能也就魏延、马超、赵云才能称得上良将,至于号称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一个刚而自矜,一个暴而无恩,都身死人手。
总而言之,其实蜀国人才的问题主要出在蜀地人才开发不足,过于依赖创业初期的元老,加上人才年龄结构上的断层。因此也就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而经济、军事乃至人才上的全部落后,刘备的匡扶汉室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