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人生中的最后一战,结果怎么样?
东汉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自己也被东吴孙权所杀。刘备对关羽的死愤恨不已,于是在称帝以后亲率大军杀向东吴,要给二弟报仇雪恨,即吴蜀夷陵之战。这是刘备人生中的最后一战,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很清楚:刘备在陆逊的火攻之下惨败而归,“遗恨失吞吴”(杜甫诗句),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含恨而终,令不少人唏嘘不已。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会失败。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吴蜀两军实力相差不大
很多人对吴蜀夷陵之战的印象,往往来自于《三国演义》:七十五万蜀军大举伐吴,给大家塑造出了蜀强吴弱的感觉。但是这并不符合历史。罗贯中可能是想给刘备塑造出君王征讨天下的这种感觉,于是送给了刘备这么多军队。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东征的蜀军远远没有那么多。
根据《傅介子》一书记载,吴军在夷陵之战中消灭了蜀军八万人,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这么推算的话,刘备带领的部队,人数应该是在十万左右,而且还得分兵防备魏军。吴军一方,孙权拨给了陆逊五万军队。除此之外,步骘的手下,也有一万吴军。这就是说,迎战蜀军的吴军,大约是在六万人左右。由此可见,吴蜀两军的实力差异,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渲染的那么大。
二、吴军主场作战,蜀军客场作战
吴蜀夷陵之战前没多久,荆州确实由蜀汉控制。但是东吴吕蒙攻入荆州以后,下令严明军纪,不要侵扰百姓。而孙权也任用荆州的人才(如潘濬)。这么一来,荆州的人心,反而倒向了东吴那一边。对于吴军而言,此时也具有了主场作战的优势。
反观蜀汉,虽然荆州是蜀汉的故土,但是先前驻扎在荆州的关羽荆州军团已经全军覆没,刘备东征的蜀军主要以益州士兵构成。这么一来,蜀军出征荆州,反倒成了客场作战。这也构成了对东吴的优势与对蜀汉的劣势。刘备出征以后,荆州地区也并没有一呼百应,反吴附蜀,说明东吴在安抚新领土民心方面的相关工作做得还是挺不错的,给自己增添了一分优势。
三、东吴外交工作比蜀汉做得好
三国之中,两个国家交战,第三个国家的举动往往就很重要了。我们不妨看看,吴蜀双方此时对待曹魏的态度,分别是怎么样的。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汉贼不两立”这五个字。但是在关羽死后,刘备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对孙权的恨,超过了对曹操的恨。(《三国演义》也有体现。)于是刘备也试图改善与魏国的关系。
大家知道曹刘是死敌,但是可能不一定听说过,曹操病逝以后,刘备曾经派使者出使魏国,吊唁曹操。刘备这么做,是为了向曹丕示好:你父亲去世了,我派人来吊唁,我是很有善意的。这样,蜀汉就可以专心对付东吴了。但是刘备却听说了另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曹丕废汉自立。这下子,刘备和曹丕也就没有了和解的可能。蜀汉试图与曹魏修好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孙权这边呢?蜀军一出征,孙权很快写信给曹丕,上表称臣。魏文帝曹丕同意了,册封孙权为吴王。魏军确实没有前来援吴抗蜀,但是孙权估计也没指望魏军真来。在孙权看来,只要在吴蜀交战时,魏国不背后捅刀子,就算成功。很显然,孙权达到了他的目的。在对待曹魏方面,东吴更胜一筹。
四、蜀汉军中无人
刘备出兵时,军中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才。武将里面,关羽张飞死了。马超魏延在汉中防备曹魏,无法随行。《三国演义》里黄忠参与了这场大战,但这是因为罗贯中想给老将军一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真实的历史上,黄忠在战前就已经去世了。赵云反对刘备伐吴,刘备很不高兴,干脆就不带他了。文臣里面,诸葛亮必须留守成都,法正也死了。也就是说,刘备出征的时候,我们认识的那些大佬,一个都没有参战。这么一来,刘备的胜算无疑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开战之初,诸多条件就已经对蜀军不利,蜀军想战胜吴军,困难重重。最后陆逊一把火,刘备毕生心血毁于一旦,因此一病不起,托孤白帝,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