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后,为什么诸葛亮打仗再没有赢过?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家语王言解》曾记载:“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古语有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朝代更迭变换,人间百态流转,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代贤君在史官的笔下变成一个个鲜活而又令人敬仰的传奇。

  尧舜禹王位让贤,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文帝通西域,平匈奴,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康熙制服蒙古,主张"天下皆成一家"。

  贤君有之,各时代也不乏暴君,夏朝君主以人为骑,商纣王创立炮烙之刑,胡亥残害宗亲等等。而贤君暴君真的有界线之分吗?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最后却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那么你可还记得三国时期的"刘阿斗"?

  我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不思进取的人,而俗语中的“阿斗”正是《三国演义》中蜀国君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继位之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先生却屡战屡败,是诸葛亮先生骄傲自满决策失误吗?是将士欺上瞒下战力减弱吗?诸葛亮部下姜维死前说道:“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image.png

  君位的交接,传承的帝命

  章武三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祖制让继位来得顺理成章。而蜀国地势复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其易守难攻,刘禅也自以为,可三分天下,动荡的年代,又哪里容得下君主高枕无忧?

  诸葛亮与刘备可谓是相辅相成,“三顾茅庐”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在刘备手下,诸葛亮的才智完全发挥到了极致。后刘备临终白帝城托孤,然而聪明一世的他,却没有预料到一切会败在自己的儿子手里。

  三国局势动荡,诸葛亮先生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且看《出师表》中的“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诸葛先生此人,事必躬亲,可见其对于君主的忠诚,然多年征战,心力交瘁,手下又缺乏可塑之才,任凭先生满腹经纶,一人也难敌千军万马。

  为完成主公匡扶汉室的鸿鹄之志,诸葛亮五次北伐,然结果却不如人意。一战用人不当,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深得诸葛亮的信任,然而马谡只会纸上谈兵,不结合实际,最后失守街亭,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二战蜀国地势复杂,粮草不济;三战诸葛亮占领武都、阴平二郡;四战李严督粮运不济,不得不退;五战积劳成疾,传奇落幕。

image.png

  曾经的诸葛先生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那年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先生智谋何其天下无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枭雄自是当之无愧,最大的遗憾便是没有完成主公的心愿。

  “天命之子”非天命

  刘禅作为国之君主,未能做到知人善用,在政治方面包庇佞臣,导致朝中派系纷争,你死我活。彼时诸葛亮在外征战,前方战场物资紧缺,后方供给链条断裂,战争失败无可厚非。

  刘禅有“君像”却无“君才”,诸葛亮有“相才”却无“将才”,“君才”和“将才”便如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生相融,缺一不可。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大任,十一次北伐,奈何胜少败多,蜀国局势更加举步维艰,但君主昏庸偏信宦官黄皓。

  黄皓对主公刘禅阿谀奉承,盛宠之下,把持朝政,而刘禅却终日沉迷酒色,听信黄皓的“耳旁风”。因为识人不清,被小人蒙蔽了双眼的刘禅,身边亲信也被逐步洗盘,黄皓善于弄权,只要不依附自己的人都无法入朝为官,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蜀国国力江河日下。

  魏国军队兵临城下,姜维力挽狂澜,誓死不降,准备决一死战,主公刘禅却开城迎敌,并敕令姜维投降。本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良将英才,是为忠臣也心寒之至。

image.png

  蜀国被魏国灭国之后,刘禅被安置在魏国京都许昌,有一次,司马昭故意在刘禅面前安排了富有蜀国特色的舞蹈,并问他:“你思念蜀国吗?”

  刘禅却说:“这里的日子非常快乐,我一点也不想念蜀国。”可见,如今的蜀国大势已去,君主刘禅寄人篱下自身难保,只剩下万般的无可奈何。

  刘禅此君,仁爱有之,却不能心怀天下,学识有之,却不精通排兵布将,谋士左右,却不懂任用贤才,聪颖有之,却满腹猜疑。

  天命轮转,蜀国国力变换

  纵观蜀国国力变换。刘备在位时期,经历了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国土,换来安宁,刘曹双方均损失惨重,甚至到了需要女子上战场的地步。不过,最终刘备占据汉中称王,蜀国国力鼎盛,称霸一方。

image.png

  刘备去世,刘禅掌权,诸葛亮掌握军事大权。当时蜀国内忧外患,诸葛亮想要北伐突出重围,蜀汉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人口稀少,给蜀汉寻求新的生机迫在眉睫,然而五次北伐失败,耗费国力。

  姜维掌握军事大权之后,国力亏空更加严重。此时的魏国已经不断壮大发展。当时魏国有三好,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中原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粮草供应充足,比之蜀国有巨大的优势。二是积极变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民富国强。三是兵器改良,战斗力强。蜀国不懂变通,背其道而行之,反而是日渐衰微,再难逆风翻盘。

  蜀国灭亡真的是天命所归吗?

  首先,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刘禅作为一国之主,即使不能做到先父刘备一样的杀伐果断,却也不能优柔寡断,一味依赖诸葛亮。

  没有贤明君主的号召,诸葛亮作为好的谋士却不是好的“将才”,战争便失去了统领优势,与魏国相比,魏国国君司马昭以军威震慑天下,战争优势高下立见。

  其次,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风险与危机并存,人才匮乏,经济凋零,民众厌战情绪严重,蜀汉人民长期受到战乱的困扰。

  蜀国失了兵,失了才,而刘禅失了智,失了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