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后,为什么魏国的很多人要劝降诸葛亮呢?

  蜀汉建兴十二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消息传到成都,举国震动。诸葛亮治蜀十一年,赏功罚罪、令行禁止,得到了蜀国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如今一朝去世,把蜀国的烂摊子交予何人?用诸葛亮的话来说,蜀国以处在危急存亡之秋,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虎视眈眈,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尚且年幼,蜀国十一年间的稳定全靠诸葛亮一人之力。

  蜀汉政权其实是一个外来军事政权,刘备执政集团和益州本土士人之间一直矛盾重重,刘备去世后,南中等地马上造反,魏国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人也先后给诸葛亮写来了劝降信,鼓动诸葛亮率众投靠魏国,然而这些人都太小看诸葛亮了,一是小看了他的理想,二是小看了他的能力。

  诸葛亮和刘备等人是不一样的,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复兴汉室的理想,所谓汉贼不两立,这样的心理就决定了,诸葛亮即便是死也不可能去投靠曹魏。这一点刘备看的很清楚,这也是刘备临终前选择诸葛亮为托孤大臣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点则是诸葛亮的能力,有人对诸葛亮做过一个准确的总结,叫做治国第一,治军其次。论治国的能力,诸葛亮当属一流。

image.png

  刘备死后,在诸葛亮的坚持下,对外修复了和吴国的关系,对内平定南中叛乱,马上稳定了蜀国的局势。然后在面对内部矛盾时,诸葛亮采取的是以身作则,以法治国的方针。当诸葛亮的亲信和挚友马谡,因街亭之败被判死刑时,几万人流泪劝说诸葛亮刀下留人,然而诸葛亮却解释说:“天下分崩,如不能严明法纪,为什么去战胜强敌?”说罢,挥泪斩了马谡。除了坚持法治外,诸葛亮的清廉也是首屈一指的。

image.png

  诸葛亮临终前给刘禅留下遗言称,自己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的衣食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国家。以益州本土士人所组成的反对势力,在面对这样一位两袖清风,法纪严明的丞相时便再也无话可说了。一些反对派人物被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甚至还成了他的铁杆粉丝,比如蜀国投降派的主要人物谯周。

  谯周此人是益州土生土长的士人,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即成了反对势力的意见领袖。他曾在民间广泛散布投降言论,称刘备的备字是足够的意思,刘禅的禅字是禅让,出让的意思。而曹魏的曹,意思是众多而高大。曹魏高大则天下归心,蜀国足够又准备出让,还会有什么后路和前途吗?这便是谯周等人的投降言论。

  谯周虽然痛恨蜀汉政权,但却非常敬重诸葛亮。当他得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从成都跑到了五丈原奔丧,动作之快,连后主刘禅都没能拦住。当时为了防备外军变乱,刘禅在收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下达禁令,封锁了成都,禁止朝中任何大臣前往五丈原奔丧。所以谯周也就有幸成了唯一一个从成都到五丈原吊唁的人。通过刘禅下达的禁令,我们不难发现,刘禅可能并非一个糊涂的君主。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年满27岁,羽翼已经丰满,随后刘禅直接取消了丞相一职,任命蒋琬为大司马,负责蜀国内政并兼顾军政,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政又兼管民政,二人相互掣肘,制衡,将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此后,刘禅用这种策略,又将蜀汉政权延续了二十九年,最终被魏国所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