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时为什么会采取和亲政策?和亲公主的命运如何?
和亲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古时候一种最简单的维护本国与外族/外国和谐,让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式就是——和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个亲就不用打仗了?和亲要是公主不乐意怎么办?如果偷偷换人会不会被发现?去到那里的公主最后都怎么样了?
和亲在大众的认知里是两国是先和亲,送货到对方国家,对方收到货后表示很满意,才肯五星好评,双方休战的。但实际上,这因果顺序全反了。和亲其实是因为双方打了半天也分不出个胜负,累人还劳民伤财的不划算,才选择的结果。
这里不得不提提首个和亲案例的创世人——刘邦。
在西汉时期匈奴很狂,套马的汉子兵强马壮,天天在边缘试探,挑战汉朝的底线。韩王信虽然多次与匈奴对打,结果却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亲自带领十万军队围攻马邑。韩王信一看匈奴这么硬刚,就想着先怂一波,派人求和算了。没料到的是匈奴这边还没回消息,刘邦先得到小道消息起了怀疑,认为韩王信去私通了匈奴,于是提笔亲自写了小作文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一看,这哪儿能忍,我一大老爷们委委屈屈去求和,你不夸就算了,还反过来觉得我卖国!既然你觉得我私通,那我真就通给你看!于是韩王信便和匈奴约定一起攻汉,一路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了太原郡。
为了弥补自己一时口吐芬芳导致韩王信心态大崩而酿成的大祸,刘邦只好亲自带兵出征匈奴。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导致刘邦膨胀轻敌。
刘邦到晋阳后,听说匈奴在代谷驻兵休息,便想来个一锅端。于是不听刘敬报“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但哪有两方打仗故意露短,这摆明了有诈,不能去打”的忠言,把人关起来后自个儿率兵往前冲,果不其然被敌人埋伏来了个瓮中捉鳖。
不过虽把刘邦围住了,但想把这块肥肉一口吞下还是很难。围困了刘邦军队七天七夜,愣是没分出个胜负。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刘邦给匈奴大佬的对象送了点金银首饰,让其吹吹枕边风来点天命说的主意,最终才得以脱险。
这么一搞,刘邦元气大损。于是刘邦终于决定,采取刘敬的建议,嫁长公主给匈奴和亲。但因为吕后死活不答应。最后是将宗室女改成公主,外加大批物资,两国关系才得以暂时的缓和。
不过话说回来,电视剧里的和亲一般都是让亲女儿去,女儿不愿意老妈不乐意一起一哭二闹三上吊,结果女儿跑去跟真爱私奔,老爹派兵围追堵截……能拍个五十集长剧。
但从刘邦和亲的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和亲这件事一集电视剧就可以搞定了。真正的公主不乐意,就找个替身给她安上公主的名份送去和亲就行了。毕竟和亲最主要的也不是要人,而是要那批的“嫁妆”。只要“嫁妆”到位,公不公主无所谓,反正之前也没见过。
就拿和亲最出名的中外和平使者——王昭君来说,那就是最典型的非公主代表。相传王昭君因长得太好看,被召进宫当宫女。本来有机会上位,在画像环节因为不想浪费钱贿赂画师而遭到画师恶意丑化ps的报复,最终导致落选。
公元前33年,西汉已经比较强势了,于是匈奴首领前来觐见,主动表示想给汉元帝当女婿。汉元帝一见对方这么有诚意,当场决定选个最丑的宫女送过去,就选定了画像最丑王昭君。结果王昭君一出现,颜值震惊全场。匈奴首领当场乐开了花,而汉元帝朱元璋恨不得当场砍了画师,之后也便有了昭君出塞这一故事。
而另个出名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也并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不过,也比直接送宫女的汉元帝有诚意多了,好歹是宗室女,只是远房了一些。
之后的朝代做法更简单粗暴,也不假惺惺的送公主了,直接给对方现有的老婆加个公主名号,这样不仅避免了吃醋现场,也省去了选人的麻烦。
不过从一些数据来说,唐朝算是比较有诚意了。
而元朝更是耿直,丝毫不心疼女儿。
但在清朝,倒是有了嫁真公主的传统。不过那时候的蒙古王爷早就在京城二环内买房,并依附于朝廷了,偶尔才回老家看看。已经算是臣子而不是外敌。与其说是和亲,倒不如说是选个在草原长大,且身强体壮的驸马。
不过和亲公主虽然可能不是真的公主,但惨还是真的惨。毕竟语言不通交流困难,离家遥远思乡心切,饮食不同高原反应等等,都难熬。
这么看,皇帝更不可能把亲女儿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