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手握大军,为什么会被轻易击败呢?
梁武帝萧衍与其伯父萧道成一样,不仅胆识、谋略过人,文学修养亦是不俗。早年,萧衍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手下做参军时,常与名士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七人来往,时人称其八人为“竟陵八友”。但是,以骑射著称的萧衍却更加关注军事。他的军事才略,也为当时北魏孝文帝所知。公元494年,南齐皇室萧鸾联合萧衍发动政变夺取了帝位,是为南齐明帝。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对南齐发动了军事进攻,萧鸾派萧衍领军支援。
北魏乃是游牧民族起家,惯好弓马战事,历来南北开战南朝常常不敌,因此齐军皆畏缩不前,这时只有萧衍敢领军“衔枚夜进”。当两军进入僵持阶段,萧衍又亲率敢死队突击,并一举击败魏军。自此,萧衍成了萧鸾的救火队员,北魏打到哪里,哪里就有萧衍的身影,萧衍从此起家。公元498年,萧衍被任命为雍州(襄阳)刺史,防备北魏军队南下席卷荆襄。自西晋灭亡直至东晋大将刘裕篡晋,南北两方长期在长江两岸立国,双方大致在巴蜀、荆襄、建康(南京)这三大区域对峙。同时,此三大区域亦为长江所串联,荆襄则位于中心。自东晋偏安以来,很多大规模的北伐均是将荆襄作为战略基地,如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
正是因为荆襄特殊的战略地位,所以南朝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区域屯集了重兵,这也直接造成了荆襄地区军力雄厚,亦成为南朝的不安定因素,最典型的当数东晋初年王敦之乱。鉴于荆襄的重要性,自东晋至南齐,荆襄的最高长官多为皇帝心腹。后来南朝干脆将荆襄分成雍州、荆州、郢州,以分“荆楚之势”。其中,萧衍驻守的雍州(襄阳)为荆襄地区的大门,左右为大山所夹持,前方被汉江所屏蔽,地理位置尤其重要。通俗来说,假如雍州失守,那么就意味着南朝整体防线被拦腰斩断。后来,蒙古灭南宋就是自荆襄突破宋军防线开始的。本来雍州是军事重镇,萧衍是没有机会就任的。但因为雍州是阻挡魏齐前线的最前沿,所以历来战事颇多,故而南齐宗室多不愿就藩,萧衍这才落下个大便宜。此后,萧衍便在雍州延揽各方豪强及流民领袖,史载“士庶响应者万余人”。当然,萧衍此举是要等待时机,趁乱牟利。
前文已述,齐明帝萧鸾是夺位起家。本是萧氏旁宗的萧鸾本无资格继承皇位,为防备其他宗室篡位,萧鸾继位后开始大肆屠杀萧氏皇族。公元498年,萧鸾去世,其子东昏侯萧宝卷继位后更是变本加厉地屠杀宗室,萧衍之兄萧懿也受牵连被杀。萧衍听闻萧懿被杀,旋即举兵起事。501年,萧衍攻破建康,立萧宝融为帝。次年四月,萧衍于建康登基,正式禅齐建梁,史称梁武帝。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帝王,在位长达48年,一直活到了85岁。无论从在位时间还是寿命来看,萧衍在古时候帝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对于萧衍48年的帝王生涯以及政绩,后人或认为他“专事衣冠礼乐”,或认为他“勤于政务,孜孜不怠”。但是通过史实来看,在他治下的梁朝用《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表述最合适,“人人厌苦,家家思乱”。
自九品中正制确立以来,士家大族们便开始享受政治特权。他们不仅做官不用考核,即使犯法也不会被严惩。此外,他们还享有经济特权。除了免服徭役、兵役之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优厚俸禄。因此,他们常常肆意掠夺百姓的土地,即使是未开发的山地湖田也进行强占。加之南朝各代赋税重、官员盘剥厉害,故而多有“逃人”出现。他们或依大姓,或假冒僧尼。百姓的大量逃亡,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正是由于很多士族吸收了大量的逃亡百姓,所以史料记载了有些士族的力量竟然达到了“有部曲万人,马二千匹”的程度。
毋庸置疑,士族私人武装力量的增强,不仅会使国家减少兵源,亦削弱了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另外,自刘裕篡宋以来,南朝帝王多出自寒门。因此,无论刘氏还是萧氏,若要国家稳定,则必须要依靠士族,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士族的特权。当然,盛极必衰。士族子弟含着“金钥匙”出生,自忖不用奋斗便可身居高位。所以,他们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到了后来大多数人都变得碌碌无为,只能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既得利益。史载士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如此,一些有才干的寒门士子便填补了空隙,进入了国家的最高层。萧衍要做的就是在寒门与士族之间左右调和,让他们互相牵制,以维持统治。此外,萧衍还非常崇信佛教。
对帝王来说,刀子和糖果都是必不可缺少的。他们不仅需要用暴力来维持统治,还要用糖果来麻痹百姓。佛教就是萧衍常用的“糖果”。可以说,萧衍对佛教的虔诚和信奉,可以用”痴迷“二字来形容。身为皇帝的他竟不惜亲自受戒,不吃肉、不近女色,并长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仅如此,为了弘扬佛法,萧衍还亲自撰写了一部五十卷的《大品经注》,并四处开坛讲经。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每逢萧氏宗亲谋逆,萧衍还会用佛教经义来教化他们。此外,梁武帝还大肆修建寺院。终梁一朝,建康有寺七百所,全国有寺2846所,僧尼人数共计82700人,唐朝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道出了当时佛教遍地的盛况。此外,为修建寺院,萧衍还动用了国库,并征用了大量的耕地。钱财不够,梁武帝还亲自将自己舍身入寺为奴,然后再让公卿拿钱赎回。后来,百姓送给萧衍一个绰号——皇帝菩萨。如此,梁朝又进入了一个怪圈。国家兴修寺院耗费了人力、财力,朝廷因国库空虚又将各种苛捐杂税转嫁给百姓。同时,寺院建成后必定又需要豢养大批僧尼,这又进一步占用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坦白说,梁武帝既然痴迷佛法,且已经受戒,那么就应该让出皇位,不理红俗事。如此看来,梁武帝爱好佛法不过是叶公好龙,不客气的说,推行佛教是梁武帝巩固统治的手腕。萧衍认为,若要维护萧家统治,儒、道、佛三家缺一不可,儒家能劝导百姓恪守伦常,道家可以劝说人们莫要争夺计较,佛家则可引导百姓沉迷于精神世界。虽然萧衍对三家的主张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是他还是更倾向于佛家。若萧衍仅仅是痴迷佛事,那么国家还不算太糟糕,最让人不理解的是,萧衍还放纵权贵压榨百姓。
史载萧衍六弟临川王萧宏家中有大量财物,”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馀间。”梁武帝屈指一算,“见钱三亿余万,馀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后来,梁武帝出行时遇到一位老者进谏说,”陛下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贵,非长久之术。诚能反是,天下幸甚!“但是,萧衍听罢却未做任何处置。也许,对萧衍来说,只要权贵们不危及皇权,贪污敛财还是可以原谅的。无怪乎后来侯景公开数落梁武帝,”梁自近岁以来,权倖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也正是这位名叫侯景的人最终结束了梁武帝的生命和他的王朝!
公元536年,东魏权臣高欢病死,其手下大将侯景不满高欢之子高澄,遂起兵作乱,兵败后逃到梁朝。后来,侯景见梁武帝有牺牲自己讨好北魏的苗头便断然发兵。为了渡过长江,侯景联合不满萧衍的萧氏宗亲萧正德为内应。公元548年10月,侯景渡过长江。随后,侯景立即兵围梁都建康。此时梁朝已经被数十年的腐化掏空了国力,加之各地兵备不足。所以次年三月,建康城就被攻陷。梁武帝听闻,无奈地自我安慰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不久,萧衍饥病而死。3年后,侯景之乱被平定。虽然侯景之乱最终被平定,但是南朝户口却因战乱而大幅度锐减。此外,南朝的土地也被东魏和西魏夺去大部。从此,南朝疆域大为缩小,力量更加衰弱。四十一年后,当隋文帝灭陈时,南朝仅能拿出十万军队。于是,隋朝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灭了南朝,再次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