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立两废的孟皇后,她的一生有多坎坷?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孟婵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有一位皇后,一生经历坎坷,早在16岁的时候即被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后却又因故被废,废之后又被立,立后又被废,简直是等同于清朝康熙帝的二子胤礽,胤礽是一生经历过二立二废的“皇太子”,是历史上比较坎坷的皇太子。而这位宋版的“胤礽”便是宋哲宗的皇后孟婵。

  孟婵(1076-1131年),名州平赫(今河北永年县)人,其父孟彦弼,并不显赫,但其祖父孟元却曾官至眉州(今四川乐山)防御使兼军马都虞候。

image.png

  元祐七年(1092年),孟婵16岁时,由于她出身名门,性情温柔贤良,因此被当时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向太后同时看中,在百余名世家少女中认为孟婵是母仪天下的合适人选,便册立她为宋哲宗的皇后。

  但是新郎官宋哲宗并不满意这桩包办婚姻,与孟皇后并没有什么感情,但也与孟皇后生下一位公主——福庆公主,可惜这位公主在两岁多就早夭了,而孟皇后一生坎坷的皇家路却与自己这位女儿密切相关。

  绍圣三年(1096年),福庆公主突然得病,多方医治,不见好转,孟皇后爱女心切就有些乱投医,竟然让自己的姐姐向道士求得了书符咒水,并带入皇宫为公主治病。宋哲宗闻讯来看望女儿的时候,对孟皇后此举也不以为意,也觉得不妨一试,并说:“此乃人之常情耳。”

image.png

  谁料这位小公主命薄,各种医治后仍无效而去世了。悲痛万分的孟皇后更是荒唐地在后宫内摆起了祭坛,这一下让对孟皇后不满的刘贵妃终于抓住机会,向宠幸她的宋哲宗大吹枕头风,添油加醋、捕风捉影地进行挑拨。

  宋哲宗听了挑拨之言后,下令把参与这场法事的道士、宦官、宫女们抓起来审问,这些人在经历残酷的拷打后,做出伪证,宋哲宗在听取一面之词后,下诏废去孟氏的皇后之位,囚居在瑶华宫,当起了道姑,法号冲真。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其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向太后又垂帘听政,由于当年向太后和高太后一起举荐立孟婵为皇后,因此,向太后又下诏把孟婵以皇后之礼接回宫。

  但由于刘贵妃已被尊为元符皇后,所以只能把孟婵尊为元祐皇后(刘贵妃与孟婵都是宋徽宗的嫂子,故不能称为太后)。

  崇宁元年(1102年),向太后病逝,宋徽宗又改元为“崇宁”。不久就有朝臣和地方上的官吏接连上书,主张解除孟婵的位号,其实这些人背后还是有推波助澜的人物——刘皇后,最终,孟婵再次被废,又被贬居于宫外的瑶华宫做女道士,号为妙静法师。

  孟婵这次出宫,一出就是25年。靖康二年(1127年),侵宋的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并把赵氏的皇族成员全部掠去北上。金兵把当时的张邦昌立为新皇帝后北返,剩下的事情也就撒手不管了。

  此时的北宋一片混乱,而张邦昌又因自己的号召力不强,这时有人提起了孟婵,这位曾经的皇后,由于被贬居宫外已二十多年了,在皇室的名册上早已被除了名,反而在这场“靖康之耻”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由于孟婵的特殊身份,在汴京城里是原皇室中唯一有号召里的成员了,虽然已经被废了两次,但可以两废两立,也不差这第三立了。于是,张邦昌就听取了大臣吕好问的意见,重新迎孟婵为元祐皇后入宫,而孟婵也被剩余的宋臣尊称为皇后并请她垂帘听政。

  孟婵听政后,积极寻找北宋逃过劫难的皇室后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派人持诏书找到赵构,请他即皇帝之位,赵构即成为南宋的宋高宗,延续了赵氏的宋王朝。

  赵构宣布即位后,孟婵即在汴京宣布撤帘还政,后来孟婵离汴京南下,宋高宗对孟婵的眷顾之情感激不已,他尊孟婵为隆祐太后,礼之如母。后来孟婵患风疾病重时,宋高宗曾经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地在床边伺候,足见宋高宗对她的尊戴。

  孟婵在“靖康之耻”的浩劫中,幸免于难,奇迹般地保全了自己,没有被金兵掠去。因此,她在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分的福庆公主,并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都是因为她,她确实是我的救星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