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满清相比 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投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大明王朝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按照过往的历史走向,李自成将会成为一个新王朝的统治者。然而这一次,历史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image.png

  当时,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中约有三万兵马,坐镇山海关及周边地区。明朝灭亡后,李自成派使者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然而让李自成万万没想到的是,吴三桂在关键时刻突然翻脸,不仅投靠了关外的满清,还与清军联合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了李自成的主力。此后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而李自成则兵败如山倒,于一年多后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民团所杀。

  吴三桂投降满清是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反而要投降一直被明朝人视为夷狄的满清呢?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image.png

  关于吴三桂降清一事,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说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强占,吴三桂得知后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便放弃立场,投向满清。然而仔细推敲却不难发现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吴三桂是明末军方的头等人物,他手下的三万关宁军也是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在同等人数情况下完全可以吊打李自成的大顺军。以吴三桂当时的身份地位,李自成拉拢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放纵手下去抢他的小妾。

  而且话又说回来,李自成占领北京后立即以保护吴三桂家人的名义将包括他父亲在内的一家老小三十多口人都软禁在府中。就算陈圆圆真的被霸占,他难道就不管家中其他人吗?吴三桂早年曾单骑飞奔,在清军包围中救出受困的父亲吴襄,史书称“孝闻九边,勇冠三军”。虽然吴三桂算不上什么有气节的人物,但说他为一个陈圆圆就不顾全家死活,这显然不合情理。事实上,吴三桂当时不投降李自成而投降满清,主要还是出于三方面原因。

image.png

  一、李自成弱而满清强

  李自成虽然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朝,看上去好像来势汹汹,但与关外的清军相比,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吴三桂从军十几年,对双方实力都有深入了解。无论他投靠哪一边,都大概率会被派往前线与另一方作战。明军从“萨尔浒之战”开始,野战就从来没打赢过清军。而明军与李自成军作战倒是胜多败少,直到后来主力都打光了才开始转为颓势。所以对吴三桂来说,反正都要被当成“炮灰”,他自然优先考虑活下来机会更大的一方。事实也证明,后来吴三桂军与李自成军作战时屡战屡胜。抛开民族大义,从纯军事角度来说,吴三桂去捏较软的那个“柿子”显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image.png

  二、李自成在对待前明官员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

  李自成早年采取“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方针,从而赢得大批底层群众支持。那么闯王不纳粮,他的军队吃什么呢?答案就是:吃大户。也就是从官宦、士绅这些人身上索取军费钱粮,即所谓的“追赃助饷”。

  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李自成采取这一策略并没什么不妥。可当明朝灭亡后,李自成俨然已成为新制度的创建者。此时他就应该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局面。可是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却依然采取过去流贼时期的那一套,通过刑讯方式从前明官员身上索取钱粮,不少人因无法交齐限定金额而被活活打死。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原本有意加入李自成阵营,甚至都已经带着兵马前往北京准备接受收编了。可是李自成手下在京城“追赃助饷”的事情传出后,包括吴三桂在内的绝大部分前明官员既看不起,又非常害怕。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个倒霉蛋。所以吴三桂很快就打消了原先的念头,带着人马返回山海关,转而在投靠李自成还是投靠满清之间游移不定。

image.png

  三、李自成步步紧逼

  吴三桂重回山海关后,他和李自成之间还存在回旋余地。如果李自成继续开展思想工作,双方还是存在谈判空间的,毕竟吴三桂一家老小都捏在李自成手中。可是李自成此前攻灭明朝赢得太轻松,误以为明军都是“弱鸡”,于是立即发兵攻打山海关,准备教训不听话的吴三桂,结果等待他的却是大明真正精锐部队的铁拳。

  吴三桂原本打算在李自成和满清之间待价而沽,可是李自成的步步紧逼使他彻底失去了退路,结果就只能一门心思倒向满清阵营了。

image.png

  四、结语

  吴三桂当然不是什么忠义之士,但他不可能不清楚投降李自成和投降满清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如果李自成在招降过程中不那么“头铁”,少出些昏招,多留些余地,或许他和吴三桂的命运都会发生改变。很多时候,给其他人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

  参考文献:《清史稿》、《吴三桂纪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