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覆灭了大明朝,为什么却没能建立新朝呢?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起义,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平定天下,可是有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却没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个人就是著名的闯王李自成,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大明朝的覆灭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关外皇太极对关内虎视眈眈,西北农民起义。可以说此时的大明到处都是漏洞,难以维持,基本到了崩溃的边缘。

  崇祯十七年3月19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这对于明朝来说是最悲痛的一天,闯王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大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作为统一王朝彻底结束。

  “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当时的童谣。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得到了民心,所以他攻破了北京,本来他贯彻起义的方针,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image.png

  可是他没有,李自成从攻破北京退出北京这中间仅仅只经过了42天,这四十二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闯王李自成迅速落败,最终让满清进入了中原。

  初进京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时任兵部尚书的张缙彦主动打开北京正阳门,刘宗敏部成功进入北京城。

  中午,闯王李自成在太监的引领之下,从德胜门进入,至此北京城沦陷。李自成为了安定明朝的官员和百姓,他下令礼葬崇祯皇帝,并且颁布了军中的戒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因为这条戒令,李自成大军初进北京时,秋毫无犯,北京城秩序保持良好,商铺一切如常。可惜这样的情况仅仅只过了两天,等到了崇祯十七年3月21日,事情发生了改变,李自成他们“变质”了。

  过分敛财

  农民军们开始大肆地拷问明朝官员,甚至对具体的官职都标注了具体的价格。对农民军助饷额为“中堂级别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如果敢不交,就会用刑。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发明了一套刑具——夹棍。这种夹棍的表面全部都是刺,用大铁钉相连在一起,用它夹人骨头尽碎。

  夹棍只是其中一种。在李自成对明朝富户逼迫的时候,如果报出的金钱数量不足或者让李自成不满意,那就要开始严刑逼财了,夹打炮烙不死不休。

  本来以为迎来光明的明朝官员,百姓却迎来了一片更大的黑暗。北京城中开始弥散恐怖氛围,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员们更是心胆俱裂,害怕刑具加身,一时间大好的情况陷入混乱。

  当然,不只是北京城,在整个李自成大顺的势力范围里,全部都采取了这种敛财的方式。比说汉中城固县,“大顺官员索要饷银,不给者便施以炮烙”;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

  这就是大顺统治范围的真实情况,跟刘邦和朱元璋当时的统治区一片和平的情况完全不同。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由此可见,李自成贪心不足,白白断送大好河山。

  深陷龙床

  在收集钱财之时,李自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登基事宜。事实上,他在进入北京城之后,就准备登基了。作为农民军的首领,李自成的见识显然不够,一见到富丽豪华的皇宫,他沉陷了,夜宿龙床,抢夺妃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仍旧做着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殊不知这个时候关外多尔衮虎视眈眈,南明也重新阻止政权对抗。最重要的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举棋不定。

  山海关作为重要驻防地区,决定着中原是否安定。李自成为了保证安全,想要招降吴三桂。

  吴三桂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条件。李自成恼羞成怒,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史称一片石之战。

  战争中,吴军逐渐不支,吴三桂一气之下投降清朝,山海关门户大开。

  失败逃亡

  在清军与吴军的联合作战下,李自成军队大败,溃逃北京。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

  登基之后,他没有大赦天下,反倒杀了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人。这就注定了李自成的失败。

  登基仅仅过了一天,李自成就在北京兵败,被迫逃往西安。据说是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了山海关。不管原因为何,吴三桂一家老小没能保住性命,清朝也成功入关。

  李自成失败了,他败逃北京,又退出西安,大顺军节节败退。最终李自成死于民兵武装姜大眼,名噪一时的闯王就这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以对比一下,为什么同样都是起义,李自成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和朱元璋就失败了呢。

  军令涣散。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虽然也有过几天军队抢夺,但是很快刘邦做好规定,军纪严明并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感激沛公恩德。

  朱元璋攻城略地之后,不仅规定军令,还进行详细规定。军队无人可乱,无人敢乱,奠定了民心基础。李自成前期不错,后期大乱,导致百姓人心惶惶。这是李自成失去民心的因素。

  过早称帝。刘邦进入关中,虽然也有些享受,但是迫于项羽和生存压力,他还是封存府库,等到项羽到来。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才让他得以积蓄力量,击败项羽,建立大汉。

  朱元璋在起义前期,就采取了李善长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一点点的积蓄力量,最终统一天下。

  李自成恰恰相反,刚进北京城就准备登基,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再加上军队的不法行为,导致他无法合理积蓄力量,最后被灭也在情理之中。

image.png

  历史前进自有其定律,每一件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情况大好。如果军机严明,善待百姓,努力发展,等到力量积蓄完成,他一定可以统一天下。

  不过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自成在北京四十二天的做法便注定了他的失败结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