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他是如何抵御外敌的呢?

  李渊已经决意起兵反隋,但此时突厥进犯,李渊要想实现计划,得让突厥人退兵,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李渊会选择战还是和?

  一、结好突厥

  隋朝初年,突厥一度被打服。但隋炀帝一番骚操作让突厥再度强盛,出现了"北狄之盛,未之有也"的局面 。可见隋炀帝到底多能作。

  说回李渊。面对突厥的大举进犯,李渊下令打开外城的北门和东门,派出重兵驻守内城与外城的西、南二门。上万的突厥军队从北边杀来,见城门洞开,纷纷冲进城去。冲到里面之后,带头的始毕可汗发现城中有伏兵,惊呼上当,急忙从东门逃窜。

  这时,李渊下令原农民军将领康达带着他的一千来号人,出城追击突厥,顺便把他们的马抢过来。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这次行动以惨败收场,回来得只剩下一百。

  看来,李渊是有意消耗这支队伍。入夜了,李渊命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各领一部出城,他们各据险要,天亮以后大张旗鼓入城。

  始毕可汗以为援军赶来,不敢再大举进攻,可这样撤军又实在不甘心。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李渊这边也没好的哪去。突厥只是暂时退却,要是在出兵长安时再度进犯,岂不是两面受敌?

  为此,他多次和属下商讨如何应对。刘文静劝李渊卑辞厚礼,与之结好。李渊以为然,连夜写信,大意是:天下大乱,为拯救苍生,我李渊不得不起兵匡复大隋江山,待天下安定,我会请朝廷拿出一批女子财帛,送到帐下。请放心等候,不要听信谗言,做出错误的事。

  信写好以后,李渊有意在落款用了"启"字。科普一下,启这种文种一般是下级对上级用的,类似的文种还要表、状、笺、辞、牒。

  对这一举动,陈寅恪先生认定李渊曾向突厥称臣。另一位唐史专家李树洞先生的结论相反,从书信的内容和格式(称臣应该进表)看,李渊没有全盘答应突厥的条件,也没有奉始毕为至尊,事后更没有惟命是从。而且,李渊还给李密写过信,同样是"卑辞推奖"。因此,不能凭一封信断定李渊称臣于突厥。

  没过几天,始毕的回信到了。

image.png

  信中,始毕大骂隋炀帝,提出会以兵马助李渊称帝。群臣劝李渊接受,但李渊毕竟老谋深算,自己实力较弱,急于称帝,得不到隋朝旧臣的拥护,不利于继续招兵买马。

  所以,他痛斥了突厥使者,声称自己绝不会做乱臣贼子。然后,听取裴寂建议,尊杨广为太上皇,立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为帝,即日起兵入关中。

  二、夺取西河

  进军长安,西河是必经之地,当地太守却拒不投降。李渊打听到郡丞高德儒有勇无谋,决定首战派建成、世民出战,把这份首功留给自己的儿子。

  知子莫若父,李渊了解这哥俩心气高,只给了三天的军粮,催促他们速战速决。

  在慈父的殷切期盼下,兄弟俩出兵了。一路上兄弟俩精诚合作,与士卒同甘苦,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兵临城下后,兄弟俩脱下盔甲,换上便装,大声向城内喊话,承诺:拿下城池以后,决不不杀戮无辜。

  城内的人听说他们秋毫无犯,纷纷投奔。到正式攻城那天,守军没怎么抵抗,入城以后,他们信守诺言,只杀了高德儒一人,西河就这样归了李家。

  三、名正言顺

  "大郎、二郎果然没让我失望,好,好!"喜形于色的李渊没忘了正事,他下令打开西河郡仓库,开仓放粮。

  那个年头,有粮就有兵,附近好几万青壮年为了填饱肚子,纷纷投入李渊旗下。战马、战士多了,粮草也不缺,李渊本人该离开太原去长安了吧?

  当然不成,他还没有安排好名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用什么名分起兵,给臣属们怎样的名分,是关乎成败的大事。

image.png

  裴寂是李渊的好闺蜜,不,好基友,他建议效法霍光,自立为大将军。"至于大家的名分,您自己拿主意吧。"裴寂说。

  "好你个裴三!"李渊笑骂,想了想接着说,"这样吧,你当然是首功,就做我的长史吧。刘文静封为大将军府司马,唐俭、温大雅做记室,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张道源为户曹,大郎当陇西公,二郎当敦煌公,二人分统左右路军,四郎为太原留守。嗯,就这么定了!"

  理顺了内部的地位,李渊又给当时攻打洛阳的李密写了一封信。

  信中把李密大肆吹捧,把自己说成一个庸劣小人,李密收到信,得意洋洋地向部下展示,然后继续打洛阳。

  李渊的这一举动,为唐军暂时解除了关东的威胁。

  四、霍邑之战:开国第一战

  公元617年7月,李渊在太原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之罪,向天下人宣布了尊杨广为太上皇 ,立杨侑为帝的主张。然后亲率三万兵马,向关中进发。

  李渊起兵的消息,震动了杨侑,他不是傻子,了解李渊的真实目的。先后派出宋老生、屈突通分别进驻霍邑、河东,试图阻挡其南下。

  霍邑是进军长安的必经之地,非拿下不可。

  但李渊并没有着急,以"开城门,迎唐公,唐公来了有官当"为号召,对投奔自己的人大肆封官(大多是些没实权的散官),一口气封了万把来人。真让为了考取公务员苦熬的年轻人羡慕,恨不能穿越回去。

  势造足了,李渊才开始慢悠悠地向霍邑进发。半路上,传来突厥偷袭太原的谣言,一时间军中人心惶惶,纷纷主张撤兵。

  建成、世民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定,刘武周本人胸无大志,不会在此时偷袭;他与突厥人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同意突厥人经过他的地盘;眼下李密正在打洛阳,薛举忙于称帝,眼下正是夺取关中的好时机;宋老生虽勇猛,却无谋,并非不可战胜。

  最后,兄弟二人都说愿立军令状,不杀宋老生,情愿以死谢罪。李渊见两个儿子如此坚决,借机痛斥了撤退派,做出了如下安排:

  李渊自领六百人到北门下引诱宋老生出战;两个儿子领军埋伏在山坡,截断其归路;殷开山领后军支援。宋老生带着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倾巢而出,意在从两翼偷袭。由此可见,宋老生也不算无谋之辈。

  宋老生没有想到,建成、世民趁他出城,分别抢占了东门、南门。就在他与李渊交战时,后面传来战鼓声阵阵,回头一看,是老家被抄了。就在军心不稳之际,李渊派人大喊
"宋老生已死"搞不清状况的隋军彻底崩了。

  尽管宋老生一再大喊,却发现到处是溃军,他的呼喊根本没起到作用。最终,宋老生被杀,只用了一天功夫,李渊就拿下了霍邑。

  拿下城池以后,李渊故作大度,下令厚葬宋老生,其余隋军将领既往不咎;不愿归顺的关中人,全部授予五品散官放归;无论身份多低微,只要此战有战功的,一律封赏。

  这一套措施下来,效果非常之好,除屈突通坚守的河东郡,山西人民纷纷团结在李渊帐下,追求更大的进步。宋老生死了,山西的隋军只剩下屈突通。李渊会怎样对付此人?

  他是如何实现进军长安的既定目的的?进入长安以后,李渊采取了哪些措施壮大实力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