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和李承乾都是谋反罪,为什么李世民只杀了李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唐差点上演了和玄武门之变类似的事故,齐王李祐在封地内起兵造反,平叛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太子李承乾联合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也怀有谋反自立的心思。
同样作为李世民的亲子,一样的谋反罪名,为什么李祐被赐死于太极宫,而李承乾只是废为庶人?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条。
第一,两者出身不同。
李祐的母族阴氏与李家是世仇,外祖父阴世师忠于隋朝,在和代王杨侑留守长安的过程中,不仅杀了李渊十四岁的幼子,而且命人发掘了李家的祖坟。
与此同时,李渊入主长安后为了报复,借故杀掉阴世师,两家的深仇大恨就此埋下。
李承佑的母妃出自长孙氏,长孙氏作为当时的名门望族,来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活跃于北周、隋时代,对于维护唐朝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不仅深深宠爱着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发动政变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比两者的出身我们可以发现,李承乾作为嫡长子,其高贵的母族加上显赫的出身,都远不是妃子之后的李祐所能相比的。
第二,造反的原因不同。
李祐可以说是为了造反而造反,原因在于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造反。
在京养病时,他的舅舅就劝他多招募死士,从一开始就把李祐带上了错误的方向(也可以理解成两家不和,是为了阴世师报仇)。
李祐本人亦是偏好游猎,结交奸邪之徒,这些人整天带着他四处玩乐,不思进取,最终下定决心起兵也与他们有很大关系。
李承乾的谋反实际上是被逼无奈,嫡次子李泰韬光养晦,暗怀夺嫡之心,而李世民在处理两个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并未注意把握分寸,不知不觉间将天平偏向了李泰一方。
李承乾之所以动了谋反的心思,李世民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他甚至能从太子身上看到当年李建成的影子。
李祐的谋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而李承乾的谋反则是为形势所迫,在始作俑者李世民的眼中情有可原。
第三,投入的心血不同。
李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不受到李世民的重视,虽然多次因为皇子的身份封官加爵,但实际上空有爵位之名,而无封地之实。
在前往封地后,由于多次违法乱纪行为,不把长史谏官的教导放在眼里,致使李世民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差,早已失去了培养的耐心。
李世民为了防止诸皇子中出现当年夺嫡的乱象,从登基开始就立李承乾为太子,并且在这个儿子身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完全把他当作帝国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的。
两个儿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受到的关注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李承乾谋反阴谋败露后,李世民想尽办法保住他的性命,而李祐谋反时,李世民则毫不犹豫的杀了他。
从后期的表现来看,李世民对于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的重视程度是远远超过其他孩子的。
李承乾谋反能够逃脱死罪不说,为了能够让三个儿子同时活下去,李世民放弃了更为优秀的李泰,反而立仁弱的李治为太子。
在国家大事面前,李世民是一名君王,而在孩子面前,李世民也是一名父亲。
改立李治,说明他为了做好父亲,放弃了做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