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身为宰相为什么却没斗过宦官赵高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李斯、胡亥、赵高从行,不料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李斯为何要帮赵高篡改遗诏?

image.png

  俗话说得好世上的人无利不起早,不管是身为一人之下的高位还是处在万民敬仰的帝位,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国家和社稷的事情。想当初始皇帝开创出一个偌大的封建王朝,封了曾经跟随自己的下属高官厚禄;李斯绝对是其中得利最多的臣子。

  当然了,这也是李斯为秦朝建朝立下了极大功劳的缘故。当初他利用各种计谋助始皇横扫六国吞并八荒领土,所以秦王嬴政成就帝皇伟业后;就把仅在他之下的宰相职位给了李斯。贵为宰相的他位三公之列,其权柄之重、身份之尊贵世间少有人能及。加之李斯又推行轻徭役、减赋税,民间很多百姓都是真心敬重他。

  可是当始皇突然病逝在巡游的路上,他这位秦朝的宰相就开始只顾及自身既得的利益;完全不顾忌秦朝未来的千万世。当时始皇帝逝世前曾立下过立公子扶苏继任秦朝帝位的遗诏,并把这份遗诏交给了陪同他一起巡游四方的李斯。

  可作为托孤大臣的宰相李斯却没有依照始皇诏书行事,在奸佞宦官赵高的极力劝说说服下;把诏书上娶他女儿为妻的扶苏之名改为二世祖胡亥。为何当时李斯要舍弃扶苏这个关系亲近的女婿,而选择让胡亥这个既无能又性格残暴的公子继位?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重!

  其实不管是在秦朝建立之前还是之后,李斯都尽心辅佐尽力治理;为秦朝做出的贡献很大。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李斯就建议始皇嬴政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然后还在统一全国货币、文字以及度量衡和车轨道路等方面贡献卓越,其才能可谓是颇为突出世间少见。

  然而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权势心极重的李斯就更不用说了。他绝不想因为始皇的逝世,而把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权柄和财富交给其他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让一位他无法掌控的君王继位;那么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很可能其他人取代。

  而且,李斯可以说是法家集大成以及代表人,他和秦始皇可以说是君臣一心,令秦国执法家术,可公子扶苏明显是亲近儒家思想的,所以一旦扶苏上位那难保他的政治理想不会被改弦更张。对于李斯这样的人物,权势富贵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过在他接到始皇遗诏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纠结和挣扎的;他一边想要念及始皇帝给他的无限尊荣很是待他不薄,一边又在担忧扶苏继位后会改由他人也就是蒙恬担任宰相之职。正当他处在焦灼的时候,赵高这个教导胡亥的宦官就过来推了他一把。

  其实赵高早在始皇薨逝之时,就想推自己这边的公子胡亥上位。可是他想把接继皇位的人选篡改为胡亥,是离不开李斯这重要一环的。毕竟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李斯就陪伴在其左右;他和胡亥两人想秘密改诏绝无可能。

  然而赵高也知道若是想要空口白话,来说服李斯参与进改诏书的行动是极难的;必须抓住他的心理以利引诱他入局才可能成事。因为公子扶苏当时已经娶了李斯的女儿为妻,他拥立自己的女婿继任秦帝之位岂不是更好;这样他还有可能当上国舅做皇亲国戚。

  所以说当时不管是从人情世故,还是始皇的嘱托李斯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谁叫赵高抓准了李斯心理的纠结,而李斯又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所以李斯最终还是被赵高和胡亥策反了。

  不过赵高劝说李斯篡改继位者之初,李斯很是果决地拒绝了;并且还指责赵高之言是亡国的言论。可赵高岂是这么简单就死心的人,当时知道这份遗诏内容的人很少只有他们三人;且玉玺当时也在李斯的手上,这正是最容易改诏之时。

  因此,赵高又说出他跟蒙恬相比的五个不如,既人心、功劳、谋略以及才能和与扶苏的关系。李斯听此也认同了他的言论,毕竟李斯当初是单枪匹马的来到秦国;人心上是难以跟蒙恬这秦国本土的世家大族相比的。

image.png

  当初李斯力谏始皇焚书,对始皇嬴政坑儒的举措没有丝毫劝谏。而扶苏还被皇帝嬴政贬谪去蒙恬的军队做监军,跟蒙恬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密切;所以一旦扶苏坐上秦朝二世皇帝,极有可能会大力重用蒙恬。而对于跟他政治上意见不一的李斯,则很可能仅有尊荣的身份而没有实际的权势地位。

  这样一来,李斯如今的权势高位绝对不保。然后赵高又进一步说明,公子扶苏继位后到时他就成了国丈;在朝中是要避嫌的。而且皇帝的后宫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女人,后宫女人的争斗最是凶猛残酷;甚至比之前朝的政治争斗还要惨烈。

  扶苏虽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子,可是她未必能坐稳皇后之位;一旦跌落凤位他李斯该如何自处。见李斯不言,赵高则抛下重利为饵引诱其上钩;他承诺李斯若是胡亥继承皇位,那宰相高位必定继续留给他做该有权力不该有的财富一点都不会少。

  一番权衡和思虑之后,李斯最后答应篡改遗诏推胡亥上位;因为他觉得无能无才的胡亥比扶苏更好掌控和拿捏。所以在他看来,只有扶持胡亥当上秦朝的皇帝;他的权位才能真正稳固无可动摇。而始皇的突然暴毙,也是李斯和赵高一起合伙篡谋的契机。

  要知道嬴政生前可并无正式立下太子,虽然他很是中意扶苏;甚至借机把他调到军中磨炼。可是他的突然离去让毫无准备少有人知晓,以至于让李斯和赵高两人合谋起来秘不发丧。这也就是直接把主动权交到李斯和赵高手中,他们篡改或是伪造一份假遗诏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间。

  而李斯之所以最后会同意,除了权势和高位外;还有就是他和公子扶苏的政见不同。李斯是由儒家转法家思想,而扶苏是坚实的儒家学者;不然也不会因焚书坑儒而与始皇产生很大的矛盾。可惜李斯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沙丘”之变谋害扶苏和蒙恬后;他没能斗过赵高这个宦官掌握所有权柄,以至于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赵高却不过是一位宦官,没有实权,那么大权在握的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呢?

  李斯的死与他自私自利的性格,恐怕脱不了干系。李斯与商鞅的性格非常类似,他们的很多举措都有法家的风范,然而商鞅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李斯却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从他妒杀韩非就可以看出来。

  在秦始皇驾崩以后,赵高找到李斯,与他密谋。起初李斯大义凛然,他怒斥赵高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可是赵高早已经看穿李斯的内心,他向李斯说扶苏继位以后蒙恬将会得宠,到时候李斯的地位就会动摇。李斯听闻陷入纠结,最终同意赵高,立胡亥为太子,将扶苏与蒙恬赐死。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不可能不知道扶苏与胡亥到底谁更适合当皇帝,更何况秦始皇的诏书就摆在他的面前。然而对于李斯来说,天下百姓的安危也没有他一人的前途来的重要,于是他选择向赵高妥协。

  沙丘政变其实是李斯的转折点,在政变以前,赵高不过是一个宦官,没有实权,胡亥向来纨绔,没有丝毫影响力,而李斯却是帝国丞相大权在握。此时的李斯只要一声令下,赵高就会被诛杀。

  然而赵高的话让李斯无法忘怀,他担心赵高的话最终成真,自己好不容易才从一介布衣成为帝国丞相,他不愿意放弃权力。于是李斯选择背叛秦始皇,背叛扶苏。

  其实当胡亥继位以后,主动权就不在李斯手中了。胡亥宠信的是赵高,因此此时的赵高在权力上已经逐渐超越李斯。这时的李斯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他已经不是赵高的对手了,除非他发动政变将胡亥诛杀,然而他又没有这样的胆量。

  除此以外,李斯毕竟不像赵高一样,他的内心当中仍保留着最后一丝良知。当李斯看到胡亥奢侈无度、横征暴敛以后,他又跑过去劝谏胡亥,最终惹得胡亥不高兴,将他下狱。李斯多次上书,但都被赵高扣留。赵高趁机落井下石,诬告李斯与他的儿子谋反,最终李斯被杀,诛灭三族。

  李斯其实是一位聪明人,他曾与嬴政激昂澎湃,指点江山,也曾辅佐秦始皇,行丞相之事。然而李斯有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他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为此他向逆贼妥协,而妥协的结果就是身死族灭。

  李斯斗不过赵高,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答应与赵高密谋;而他却又不是真正的奸臣,与赵高相比他太过畏手畏脚。这样的李斯,如何能斗得过不择手段的赵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