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用宦官的先例那么多 明朝皇帝为什么还重用太监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皇帝和宦官,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情各个朝代偶有发生,尤其以汉朝和明朝为盛。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是历史的偶然事件,那么明朝的宦官乱政则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尤其是刘瑾、王振、魏忠贤之流,更是臭名昭著。

  事实上,明朝的宦官除了以上举例的几人,也还有颇具盛名的人物,比如郑和,以及郑和的副官王景弘。传说,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将大明王朝的威望远播海外,还有个秘密任务,那就是寻找不知所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image.png

  以免离题,先让我们回到太监这个主题上来。实际上在东汉之前,并非所有宦官都是阉人(受宫刑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太监。秦朝和西汉以后,受宫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东汉朝廷为了避免嫪毐秽乱后宫的事情再度发生,宦官开始一律启用太监。

  启用太监担任宦官,管理后宫的饮食起居也就罢了,明朝皇帝为什么还重用太监?

image.png

  太监无后

  人是自私的动物,但是唯有对子女可以做到无私奉献。所以重用太监可以减少权臣因为为子女铺路而冒风险乱政的可能性。此外,因为太监无后,即便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他们死后也无法将权力继承给后代,这样一来权力自然又回到了皇帝手中。

  在阿帅看来,太监无后正是他们被重用的最根本原因。

image.png

  分散权力

  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源自朝廷中大臣的权力过大,甚至大过皇权。明太祖朱元璋显然是吸取了这个教训,他一建立大明王朝,便废除了宰相制度,这样一来就免除了权力落入宰相之手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他一直都小心地控制着大臣们的权力,组建锦衣卫监视大臣们,甚至不惜利用太监来打压群臣,分散他们的权力。

image.png

  分担工作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穷人家出生,他本身是非常勤勉的,在他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一直都是自己勤勤恳恳地批阅奏章。但是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老朱的后代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主,哪一个受得了整日批阅奏章的苦闷。

  事实上,在明朝之前,宦官都是被剥夺了识文断字的权利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不少皇帝为了偷懒,将批阅奏章的任务都派分给了自己信任的太监。这样一来,太监识字就成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而识字后的太监被委以重任,替皇帝分担工作。

image.png

  报恩因素

  朱元璋百年之后,没有将帝位继承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上任后开始采取削藩政策,引发各路藩王的不满,本就憋着一口气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军南京,成功夺取政权。据说在这次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宦官给予了不小的帮助。在夺取政权成功之后,燕王朱棣才将宦官作为自己的心腹。

image.png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明朝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不外乎太监无后,长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可能性低;以太监来分散群臣的权力;用太监来分担皇帝自身的工作重担;太监在皇帝夺取政权时有功被视为心腹。其实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终究是皇帝想要自己的家族长久享用至高无上的权力,综合考虑后才选择重用没有后代的太监。

  我是“读点历史,以之为鉴;学点文化,服用风雅。”的【阿帅话文史】关注我,一大波优质内容即将来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