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围魏救赵:赵国国都邯郸城并没有得救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围魏救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起战国时期的天下强国,除却秦国,大家还会想到哪些国家?

  笔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曾经作为“战国首强”,压制得秦、楚、齐等国喘不过气来的魏国。一说起战国的时期的历史,是必然绕不开魏国的。

image.png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吧,可是,大家可曾了解过这场战役的结局,赵国国都邯郸城真的得救了吗?

  答案是没有得救!

  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与齐威王、宋桓侯等诸侯会盟,隐隐有结成攻守联盟,夹击魏国的趋势。那位穷兵黩武的魏惠王见此情形,便在国内积蓄力量,准备给赵国一个教训,继而将各国联合对抗魏国的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

  不久,赵成侯出兵攻打卫国,卫国是魏国的盟国,魏惠王便打着援救卫国的旗号,命上将军庞涓率军直扑赵国。此前赵敬侯将国都迁往靠近中原腹地的邯郸,将其暴露在了魏国的兵锋之下,因此,庞涓很快便指挥魏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

  赵成侯一边指挥赵军奋勇抵抗,一边遣使向齐国求援。此时的齐国君臣正有挑战魏国霸业的想法,在朝堂之上很快就通过了出兵的决意。可是,齐威王君臣却并不想与魏军主力硬碰硬,便只是派出了一路偏师袭扰魏国重镇襄陵,齐国主力仍旧留在国内,静待形势变化,等待赵魏两国两败俱伤的时机出现。

  公元前353年,赵国在坚守了邯郸近一年之后,因敌我力量悬殊,最后赵成侯不得不放弃邯郸城,庞涓指挥魏军攻占邯郸城。而后,卫国又得罪了魏国,魏惠王命庞涓率魏军主力移师茬丘,准备进攻卫国。

image.png

  齐威王与大臣段干朋认为此时是进攻魏国的最佳时机,便派出了大将田忌与庞涓的老同学孙膑率领齐军主力,打着救援赵国的旗号,突入了魏国腹地。

  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故意率领齐军露出破绽,使得魏国君臣误认为齐军主将是个无能的庸才,继而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想法。

  果不其然,魏惠王与庞涓对这支深入魏境的齐军放松了警惕,开始麻痹轻敌。随后,孙膑又派出轻装战车袭扰大梁城,激怒了魏惠王,魏惠王因而下令,命庞涓率军回援国内,与国内守军围歼这支齐军。

  庞涓起初率领了一部分魏军从茬丘赶回,对这支齐军还是有着足够的戒备心,可孙膑深知这位老同学的弱点,便不断派兵与庞涓交战,屡战屡败,使得庞涓轻敌冒进。不久,庞涓又抛下辎重与大军,自己率领军中精锐,轻装前行。结果却在桂陵中了孙膑的圈套,轻装前行的魏军精锐全军覆没,庞涓被俘。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然不是!

  在俘获了庞涓之后,齐威王仿佛看到了战胜不可一世的魏国,摧毁魏国霸业的希望,于是便命令田忌、孙膑南下襄陵,与此前的偏师汇合,全力进攻魏国重镇襄陵,随后又与宋国、卫国达成联盟,三国共同出兵讨伐魏国。

image.png

  魏惠王得知消息后,命驻守茬丘的魏军主力回援国内,与齐、卫、宋三国联军对峙于襄陵。齐威王为求速胜,命三国联军主动发起进攻,可是在魏武卒的率领下,魏军很快便打退了联军的进犯,“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这句话,又一次地应验了。

  联军方面虽然有孙膑作为军师,居中调度,可是孙膑毕竟此时刚刚初出茅庐,并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面对这种情形,除了继续对峙,等待时机,孙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可魏国呢,魏惠王可没有闲着——魏惠王意识到了单凭魏国一国的实力,对抗三国联军虽然不难,但是战事继续胶着下去,对连年征战的魏国并不利。于是,魏惠王利用外交手段,企图诱使韩国出兵,韩昭侯看到魏武卒依旧勇猛,认为魏国最后必然会取胜,便急不可耐地出兵参与襄陵之战,与魏军夹击三国联军,联军大败。齐威王不得不请楚国居中调停,五国这才休战。

  可是,这个时候的邯郸城仍旧还在魏国的手里,赵成侯见齐国已然败退,便主动与魏国接触,希望魏国能够归还国都邯郸。魏惠王见此对赵国狮子大开口,并且迫使赵成侯签订了屈辱的漳河之盟,这才将命魏军撤出邯郸城。不久,赵成侯因签订了屈辱的漳河之盟,心情郁结,郁郁而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