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男皇后”吗?

  历史上真的有“男皇后”吗?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当代人眼中,同性之间的爱恋似乎并不是不能理解的感情,这与如今人们的思想格局改变有一定关系。甚至在个别国家,同性别的人结婚也是被允许的,那么,若是延伸到数千年前呢?

  在古时候,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仿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总是有那么几个特殊的例子存在,皇帝不爱女色好男色。

  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刘欣的皇帝,他尤其宠爱负责传漏报的侍卫董贤。据传,他日夜与其厮混在一起。一次睡午觉的时候,董贤比刘欣先醒,因为不想打扰对方休息,直接将董贤枕着的他的半边袖子给割断了。自此,出现了断袖之癖这么一个形容同性之间感情的成语。

  一、初相识

  陈蒨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少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沉稳机敏,有胆识有气度,外表也长得一副英俊少年郎的模样,颇受家族之人重视。而仍在“龙潜”之时的他,偶然机会下见到了韩子高。

  当时,韩子高大约有十五、六岁,虽然身为男儿身,但是容貌却不比女子差,如美娇娘一般。而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就是“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简单的八个字,足以证明他的出色外表。

  然而,容貌过人的他却有一个低微的家世,再加上恰逢乱世,想要平安的存活下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想要考取功名,或是入军争军功,都是需要一个得力的靠山。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陈蒨被韩子高的容貌吸引,韩子高需要陈蒨的支持辅助,陈蒨询问韩子高是否愿意侍奉他,自此之后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二、双重宠爱

  陈蒨的性子急,可想而知不是个好伺候的人,而韩子高却恭敬谨慎,不管陈蒨说什么做什么,韩子高都能懂的他的意思,并且将其伺候的很周到,在陈蒨有幸为帝后,依然将韩子高带在身边。

  而关于陈蒨对韩子高的宠爱,不仅表现在生活感情上,而且就连韩子高的事业,陈蒨也是尽全力支持的。

  最初的时候,韩子高跟在陈蒨身边侍奉,因为陈蒨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为了配合,身边总是带着一把刀为陈蒨护身。

image.png

  韩子高的军事才能愈发显露出来,不仅学会骑射之术,而且在作战一事上,也愈发有作为,当初陈蒨带兵讨伐张彪,韩子高也跟随一起并且立下大功,在陈蒨登基为帝之时,韩子高被授命为右将军。

  可以说,韩子高当真是一个聪明人,当年危难之时,陈蒨问他是否愿意侍奉在其左右,他毅然同意,后来陈蒨登基为帝,他也得到了陈蒨的重用。

  据史书记载,陈蒨是南朝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他削平内乱,整顿吏治,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而在这个过程中,韩子高也付出了不小的功劳。

  陈蒨将自己的精兵交给了韩子高,并在韩子高的奋斗之下,最终组建了一只强有力的队伍,多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想必在当年的朝堂当中,无人能够撼动韩子高的地位吧!

  三、先后去世

  命运总是出人意料,在皇位上颇有建树的陈蒨陈文帝,上位六七年后身体愈发不好。而根据相关记载,在他病弱之时,还诏了韩子高侍奉左右。从这之中也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陈蒨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让韩子高陪在左右,心中对他定是不一般的吧?若是普通的君臣,又怎会如此?

  “自古红颜多薄命”,韩子高的一生似乎也映照了这句话,陈蒨在世之时他颇受重视,手中的权力并不小,尤其是军事上,手握重兵,军中的呼声也高。然而,待陈蒨去世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手中的权力引起了新帝的忌惮,即使他急流勇退,想要隐匿光芒,自请离京,但是新帝也依旧没有放过他,反而寻借口赐其死罪。

  四、“男皇后”的由来

  根据正史记载,韩子高的官职一升再升,陈蒨一生的为帝功绩,韩子高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关于韩子高的“男皇后”一事,仿佛是并不存在的。

  实际上,关于韩子高“男皇后”的称号,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正史古板严肃,再加上特殊的因素,即使有什么,正史当中也不会有什么过多记载。

  而对比正史,野史的说法似乎要绚烂多彩一点,据说,早在陈蒨登基为帝之前,他对韩子高就宠爱异常,整天与其腻在一起,即使外界有很多风言风语,陈蒨也丝毫不畏惧,依旧我行我素,不曾让韩子高离其左右。待他登基为帝时,更是想将其封为皇后,但是碍于百官的反对,不合礼制,这才作罢。

  而明代王骥德戏曲《男皇后》,更是直接将韩子高刻画成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男皇后”。从此之后,民间把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有人说两人合葬在一起,虽是无稽之谈,但是也可以看出世人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陈蒨和韩子高两人,究竟是兄弟之情,还是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纵观韩子高这一生,“男皇后”的称号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两人之间的故事,更是引人遐想,不知道对此,各位朋友是如何看的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