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对联,连唐寅也对不出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对联,连唐寅也对不出,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起源第五代侯爵孟尝君。

image.png

  在古时候,数字对联是整套对联中难度极大的内容之一,苏东坡的三字对联是其中之一,而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面对六字对联,却变得磕磕巴巴。

  对联的由来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对联形式是春联,以前的春联不叫春联,叫“桃符”。

  宋代诗人王安石曾在诗中提到两句:“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换旧符”是每年新年换春联的习俗。

  相传古东海中有座山,名为“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绵延三千多米不停歇。

  桃树上住着一只“金鸡报晓”,当太阳升起时,全世界的公鸡听到它叫,便会全部齐齐叫起来。

  这桃树下有两个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兄弟长相古怪,但本领高强,手里拿着一根用芦苇编成的绳子,专门检查各种煞气恶灵,抓来喂老虎。

  百姓得知这个故事后,便用桃木雕刻兄弟二人的形象,以防止恶鬼进门,他们把“神荼”放在左边,“郁垒”放在右边,以此来报平安。

  随着时代的演变,渐渐地人们觉得雕刻过于繁琐和昂贵,于是流行在桃木板上多写几个字,联语,这是对联的雏形。

  第一副对联的诞生据说与孟昌帝有关,过年时,小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请大臣辛胤勋在桃符上写一副对联,贴在卧室门上。

  不过,孟昌觉得辛胤勋的文笔太丑了,便给自己写了一篇:“过年那玉卿,节号长春”,这也是历史上第一副载入史册的对联。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这种民族风格与书法的结合非常新颖,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都把它作为日常“切磋”的手段,而历史上就有一位对对子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就是唐伯虎。

  唐伯虎与对联

  唐伯虎,名寅,是明朝的一位天才学者,他的诗歌、书法和绘画都很出色,而且他是一个充满幽默和乐趣的人,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唐伯虎小时候就非常聪明,经常出口惊人,有一次,他家里来了客人,他父亲拿出了炒豆子和瓜子前来招待,客人看到唐伯虎聪明伶俐的样子,便想试试他的才能。

  于是客人一边抓了把炒豆子吃,一边出了一副对联:“燃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唐伯虎立即做出了反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客人听到后感到非常地惊奇和诧异,连声赞叹。

  有一天,唐伯虎和他的朋友祝枝山在一起喝酒写诗时,听到家人禀报说他们的朋友徐振清在半夜里生了一个孩子。

image.png

  唐伯虎庆幸之余,随手作了副对联:“半夜生孩,亥子两时难定”。

  对此,祝枝山对答:“百年匹配,己酉两性不当”,然后他们互相笑了笑,举起酒杯,喝了起来。

  这副对联是分体式对联的一个变体,“半夜生孩”的“孩”字,拆开来是“子”和“亥”二字。

  就时间而言,“子”、“亥”代表的是时辰,碰巧的是“亥”与“子”之交为“半夜”。

  他们唯一被告知的是“半夜生孩”,是“亥”时还是“子”时?仍然难以判断,所以说“亥子两时难定”。

  祝枝山的对联也是非常巧妙的,构成方法类似上联,“百年匹配”的“配”字,可拆卸为“酉”、“己”两个字,意与“酉”、“己”相协,恰如其分的配偶,然而,尚未知晓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难倒唐伯虎的对联

  很久以前,辽国的使者来到北宋,他给宋朝官员出了一副三字对联来问答,当时的文坛元老苏轼作了下联。

  然而,多年以后,当历史时代步入大明时期,这一次,一个女人拿出了一副六字对联,但这一次,文学巨匠唐伯虎却没有成功对出下联。

  据传说,除了秋香之外,唐伯虎还被一个名叫苏美儿的美女所吸引,她当时是一个花魁。

  苏美儿的美貌自然令人惊叹,但她也不是单纯的 “花瓶”,她精通琴棋书画和诗歌,是广为人知的才女。

  同样很有才华的唐伯虎吸引了苏美儿的注意,他们的交流也越来越深。

  苏美儿以前就听说过唐伯虎的名号,所以当苏美儿第一次见到他时,她向他提到了一道上联:“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这种上联看上去很容易对,但细看之下,上联包含了“木”,后半部分的六个偏旁部首组成了六种不同的树,组合之后,可以从上联看出,它包含了三种不同的植物。

  因此,在下面的对联中一定要有三个相应的字。

  然而,在这种双语中还有一个难以观察的困难,需要从语义上进行研究,就是上联的第一个文字“六”和后面的文字中“柳”这个字是谐音。

  不过,由于两者的音调不同,从音韵上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两线连对很难匹配。

  这个上联的“困难”不止这些,因为在下联里不能继续使用“六”这个数字了,在中国传统的对联中,下联不能再使用与上联相同的数字,所以这对唐伯虎来说是另一个困难。

  唐伯虎不知所措,尽管他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下一句话来,只好红着脸尴尬地离开。

  总结: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汉字是传递中国文化的媒介,是每个中国人都珍视的。

  在娱乐项目匮乏的古时候,很多文人不仅在学术上进行竞争,而且还以对对联为乐,留下了很多至今无解的对联。

  以至于苏美儿这副上联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了,但一直没人能接出一句完美的下联。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积淀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学财富,这副短短的对联依然等待着我们细细挖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