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明两朝有何不同?区别在哪

  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明两朝。

  中国古时候封建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共有数十个大小王朝的诞生。

  今天学长就来说说明朝的历史故事!

  明朝,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纵观明朝存在的这276年,有开国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明孝宗朱佑樘等明君,也有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等昏庸无道之君。

  但不管怎么样,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虽然出了一些昏庸无道之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

image.png

  如果去细看明朝历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敌军大兵压境,哪怕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皇帝不幸被俘……

  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比如明朝最后一位崇祯皇帝,虽有励精图治之心,但无回天之力,最终国破,宁死不降,煤山自缢。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与清兵奋战,最终被俘,绝食而亡。

  可能明朝军队在中国古时候历史上的战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周边部落势力签定任何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也是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单单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

  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明朝刚开始建国的时候定都南京,后来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而从明英宗开始再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即使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这正是“君王死社稷”。

image.png

  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幽禁8年,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但是他被俘之后,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晚年临终留下遗诏,还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

  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image.png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清朝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明朝的皇帝虽然不靠谱,昏庸无道的比较多,但是和清朝末代皇帝几位皇帝相比,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这就值得我们去敬佩!

  “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但是在明朝也曾有过类似的辉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