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迁都会受到各种阻扰 努尔哈赤是如何力排众议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努尔哈赤迁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被后人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努尔哈赤控制的疆域不断扩大,为了适应需要,他曾6次建都、迁都,以便随时靠近军事斗争前线。但与锐意进取、远见卓识的努尔哈赤相比,其麾下不少人贪图眼前安逸,满足既得利益,留恋家园,胸无大志,在每一次迁都时找各种理由进行阻挠,其中最激烈的就有三次:

  从赫图阿拉迁都界凡城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其称汗之地,居住16年后,努尔哈赤选择迁都界凡城。诸贝勒、大臣缺乏战略眼光和远大抱负,以劳师久战、入疲马乏为由,共同请求班师整顿,“息马浓萌之下”,“且使士卒还家,缮治兵仗”。

  努尔哈赤力排众议,晓谕大家:“现今正值六月盛夏,行兵已经二十日矣。若是还都赫图阿拉,需要两到三天才能到达,军士由都城返回各路屯寨又得三到四天。炎热之时,这么折腾起来,兵马怎么能够壮健?”在他的坚持下,大军就地修筑了界凡城以安顿人马,并以此为根基攻下了铁岭、收取了叶赫部。

  从萨尔浒城迁都辽阳

  萨尔浒虽然是努尔哈赤6座都城中居住时间最短的,仅仅半年而已,但当初修建城池时,的确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大臣们也都是刚刚才安顿下来,都不想再折腾。但努尔哈赤感到,此间山路险阻,不利于向外扩展;而辽阳作为大明的辽东首府,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无奈,那些贝勒、大臣已习惯于攻下一座城池,抢掠完毕,就弃城回归,因此,很不愿意移居另地。努尔哈赤严厉批驳了他们贪图暂时安逸、留恋眼前富贵、不思进取的想法。靠着他无可动摇的绝对权成,半是说服劝解,半是强制执行,总算勉强统了意志,统一了行动,最后,迁都辽阳。

  从辽阳前都沈阳

  迁都辽阳4年后,努尔哈赤决定再次迁都沈阳,这同样也是其最后一次迁都。诸贝勒、大臣认为,这里的宫室新建,迁往新地必将再次大兴土木,只恐劳役过重,民不堪命,因而竭力加以动阻。但努尔哈赤从后金的长远发展大计和长治久安考虑,认为辽阳离海口较近,深恐明朝水师从海上进袭。

  而沈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又靠近抚顺、铁岭、开原等女真故地,既有利于巩固后方,又可以在西征大明,北伐蒙古,东略朝鲜,充分发挥其地域、经济、资源方面的优势。后来诚如努尔哈赤所料,沈阳建都之后迅速成为辽东乃至整个东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中枢和清朝统一全的奠基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