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纪晓岚是怎样的人?和影视中的形象有何不同?

  前几年,由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拍摄的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装剧,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剧中纪晓岚和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不仅诙谐幽默,而且丰富多彩。只不过,这都是戏说的历史而已,真正的历史总是会让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和珅可要比纪晓岚小得多。论年龄的话,纪晓岚都可以当和珅的爹了,但要论官职,纪晓岚可比和珅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更直接地说,和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纪晓岚最大的功绩,那便是修撰《四库全书》,而且是总纂官,殊不知在他的上头还有一个总裁管,而这个总裁就是和珅。

  至于纪晓岚官位总是比和珅低,也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的,纵观整个大清,能够像和珅一样做到只手遮天的,也是寥寥无几,掰着手指头也能数过来。

  一方面和珅是满人,又比较油腔滑调,深得乾隆的喜欢。如果说和珅像乾隆的一条狗,那纪晓岚则是乾隆养的一只猫。

  而且还有一点,据史书记载和珅长相白净,是个帅小伙,纪晓岚则不然,不仅皮肤粗糙,还有点黑。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他还比较胖,说话有点口吃,也就是结巴。

image.png

  乾隆向来就是个颜值控,两人相较之下,和珅年富力强,眉宇之间透着英气,纪晓岚则是相貌年老体衰,一副臃肿的样子,要不是仗着自己有些才华,恐怕早就被乾隆外派到地方去了。

  虽说,纪晓岚长得不怎么样,但毕竟是个有才华的人。出身官宦世家不说,文采斐然。像这样的文人墨客,喜好风雅的乾隆皇帝自然也会留在身边。

  可纪晓岚终究一生都都没有穿上正一品的顶戴,哪怕是退休之前,也只不过是个协办大学士而已,官位从一品。

  02年少轻狂,喜欢吃肉

  纪晓岚是直隶省河间府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献县。纪家在献县绝对称得上是大户人家,官宦子弟。从纪晓岚爷爷的那一辈就开始在朝廷当官,也算是诗书传家。而纪家到了纪晓岚这一辈,也算是到了顶峰。

  纪晓岚天生聪慧,脑子特别的好使。在不少的典籍中,记载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记忆力惊人,这或许为他相对平坦的科举之路,奠定了很少的基础。那时候考举人之前,是需要测试的,类似于现在高考前的模拟考。

  1743年,19岁的纪晓岚参加模拟考,考了个第一名,这把他嘚瑟得不得了,号称河北第一才子。没想到正式开考的时候,他的作文破题了,被评了个最后一等。这让纪晓岚面子上有些过不去,随即发奋读书了三年,再次应试。

  在这一次应试当中,纪晓岚可是名扬河北,成为当之无愧的河北第一才子,在数百名的举子当中,纪晓岚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那一年顺天府的解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主考官也是乾隆朝鼎鼎有名的汉臣刘统勋。

  也正是这次考试,两个人结下了师生之情,也为后来纪晓岚能够编纂《四库全书》奠定了基础。

  纪晓岚这个人虽说才华出众,但为人有点狂傲不羁,常常不把考试放在眼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科举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1948年,纪晓岚第一次参加会试,就因为自以为是、自恃才高而名落孙山。正是这次的失利,让他晚了六年才得以考中。若是他能提前一届,倒可以和另外一位常常出现在影视中的人物一绝高下。这个人就是刘墉。刘墉那届是考了全国第五名,纪晓岚那届则是考了第七名。

  对于文人的印象,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是风流倜傥、气质不凡。不过刘墉和纪晓岚这两个人的形象好像都不怎么样。刘墉外号“刘罗锅”。纪晓岚则是个又黑又肥的大胖子。这一点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纪晓岚的胖来源于他的饮食习惯。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就曾说过,一日不可以无肉。没有肉的饭菜,在他看来就是食之无味,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几乎三餐都要有肉食。一天之内吃掉十斤肉,对他来说再也正常不过了。

  03人不风流枉才子

  别看纪晓岚形象不怎么样,文人墨客的那点爱好,他是一点没有落下。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日不可以无肉,一天不可以没有女人。

image.png

  在他自己的文章当中,只是有名有姓的妻妾就有7位,除了原配夫人之外,还有六房小妾。

  纪晓岚的原配夫人,也是官宦家的千金小姐。自小学的便是《女儿经》中的三从四德。除了照顾纪晓岚的生活之外,还要赡养老人。在她看来一切都要规矩,发乎情、止乎礼。这反而让放浪不羁的纪晓岚有点不适应,两个人是举案齐眉、和谐地过了一辈子。

  所以,对于这位原配夫人,纪晓岚在他的《笔记》当中,并没有过分地提及,也不过是寥寥的数十字而已。

  不过,对于自己喜欢的妾室,他倒是不惜笔墨,有过大段篇幅的描写。他的这几个妾室倒是对他格外的钟情。笔墨之间,都能看到他们情谊深厚。

  或许这就是才子的魅力吧,如果身上有一个发光点,总能引得舞蝶来。

  尘封的历史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在兜兜转转的岁月中,虽说是沧海已然化作沧田,但他们的故事依旧流传到了今天,只不过有些已经是面目全非,有些已经烙上了时代的色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