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死了再夺嫡?
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死了再夺嫡?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作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算的上是一代雄主。可以说整个唐朝的历史中,李世民的成就犹如月悬星空,让其他君王望尘莫及。其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堪称盛世繁华以及其对内对外的文治武功,至今都是难以有人超越的高度!“巨唐”!这个令人神驰的称谓,无论在那个时代都会熠熠生辉。在整个“君王行业”中也将属于最强的独档。
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即便是像太宗皇帝李世民这样独步古今的帝王,一样也有令人诟病的缺憾,以及那为成就大业而不择手段的污点。弑兄逼父!李世民在宣武门事变前后,将儒家经义以及世人所遵循的原则悉数掀翻,为达目的他在剧变中带兵消灭了自己的几个亲兄弟,又先后急不可耐的逼迫李渊立储君、禅让地位。致使李渊在退位后不久,便怒火攻心逝世。
帝位的荣耀太过诱惑,纵览史书,因权力帝位而产生的宫变弑君,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像李世民这样横行无忌、亲手带兵攻伐,丝毫不顾父兄情意的狠辣决绝,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虽然李世民最后胜出,并荣登九五之尊位。但这些大逆不道的行为的行为事迹,依旧无法被他卓越的成就掩盖,终其万载都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污点。
可能有人会问,李世民骁勇异常,战功卓著。为大唐帝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手中军马钱粮样样不缺,帐下文臣武将无数,为什么就不能等李渊驾崩后,在行帝位争夺之举。如此,便能减少他夺位的恶名,让世人对他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其实,对此很容易理解。虽然当时的李世民虽然携有从龙之功,且身系皇家血脉,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样样不缺。但不要忘了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且李渊心有所属,只是把李世民当做平定江山的大将看待,一旦江山安稳,必定会削夺李世民的兵权和武装,而皇家血脉最不容情,李世民功劳太大,他的兄弟们必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功勋卓著的人。李渊若在,软禁便是李世民最好的待遇、李渊若是退位,被杀必然是李世民的结局。他该拿什么斗?他又能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深知自己命运机会的李世民在公元626年的6月发动了史书震惊的玄武门惨变。而这是他自保的唯一出路,也是他进京坐以待毙前最后的挣扎!还好,他赢了。
历来关于玄武门惨变有很多的说法,首先来说说大多数人对此的理解:
玄武门是一场为了权力争夺的博弈,是提前布局下手的夺嫡行为,“主角”主要有2个,核心“演员”有三个,后来的太宗皇帝现任秦王李世民,以及当时的太子储君李建成,还有一个打酱油角色齐王李元吉。
其实从实质上分析看,宣武门惨变很值得仔细推敲。因为各种证据表明,李世民的对手并非这两个拦在宣武门的“二货”。而是当时唐帝国大权掌控者,高祖李渊。要知道宣武门的位置距离李渊的中宫那可是咫尺距离。只要突破了宣武门的阻拦,那么顺势进宫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或许,可以这样简单概括,宣武门惨变是一场开国第一功臣和开国皇帝的力量博弈,只不过李世民太过凶悍,李渊失败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的力量博弈?
很简单,李世民一路浴血奋战,虽然得到了秦王的尊称。却始终屈居在太子和齐王之下,始终游离在权力的核心外。而太子和齐王既毫无功勋又没有实力,凭什么骑在李世民头上不断打压他的崛起。稍一思考,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些唐高祖李渊的影子,不然以李世民的战功赫赫,且大半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实力,又怎么会选择在宣武门铤而走险发生惨变。
大概率是因为,在宣武门惨变以前,在李渊的不断操作暗示下,李世民大型战役的统帅功劳和荣誉不断替代,让李世民有种替人白打工的愤懑。
只是取代李世民的统帅之位,巧取李世民的功勋荣誉是不够的,只有彻底瓦解李世民的羽翼势力,才能彻底消除李世民的威胁。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李世民帐下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幸免被太子哥齐王接触拉拢。只要是秦王府的人,能专心给李世民做事。稍做强硬,便会遭受来自上级或者各方面势力的逼迫打压。
比如尉迟恭曾被人设计打入诏狱,心腹程知杰因忠心直言,被外放出康州刺史,不能与李世民朝夕共处商议。还有著名的史称“防微杜渐”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被相继逐出李世民的身边等等,各中案例不胜枚举,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的把李世民搞成孤家寡人,孤掌难鸣。
搞完了李世民的帐下人才,还得搞李世民手中掌握的雄狮。毕竟李世民自身也是一名超级优秀的统帅。比如,在宣武门惨变的前昔,也就是武德九年。李元吉打着率军抗击突厥,缺钱精兵猛将的理由,下令将李世民府中尉迟恭、秦叔宝等人协同亲兵一同跟随出征。又借此机会令:“
又追秦府兵账,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将直属于李世民的精髓部队悉数抽丢。让李世民彻底的没有一兵一卒。
想要李世民有口难言,想要把李世民抽调成孤家寡人,如果说没有李渊的暗示支持,李建成等人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虎毒不食子,李渊这么做无非是因为李世民功高震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帝国统治。自古皇家无亲情,李世民能征善战,大唐江山的大半都是他呕心沥血而来。期间更是收服培养了一大批只忠于李世民的文武大才,甚至只遵从李世民的号令而不知道李渊是谁。作为帝国的君主,一言九鼎的天子,李世民如此大张旗鼓的收买人心,不管是有意无意,都已经威胁到了李渊的权力帝位。所以,
“恩亲渐淡,恩礼渐薄”。并且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进行制衡打击。
所以说,在宣武门惨变之前李世民其实处境已经相当危险,随时可能被迫消失或者孤独终死。所以,拼一把,或许还能天高任鸟飞,甚至更进一步荣登大宝。如果毫不作为坐以待毙,只能是寒了一众手下的心,在漫长的囚禁中必死无疑。因此,宣武门成了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并没有天真的等待命运之神的垂青,即李渊死后,他能有机会跟李建成一决高下。他提前动手,在众人意想不到、力量不足的时候发动最后一击。哪怕是背上弑兄争位等骂名,哪怕是道学家的指摘和世人的辱骂,他也要奋力一搏,只求在拼尽全力,不做冤死的冢中枯骨。因为李世民清楚,他的身体内有多大的能量,他能够建立比李建成、李渊等人更为繁华强大的大唐盛世,到了那个时候,万民沐浴其中,天下歌功颂德,谁又会辱骂那个带给他们安康和富足的君王。
李世民很懂得把握时机,他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出其不意的手段夺下了江山,虽然这江山大半都是他戎马拼搏回来的。虽然背负着骂名,但这并不妨碍李世民成为一代雄主圣君,并不妨碍他雄浑开放的大唐政策,并不妨碍他成就“巨唐”的赫赫伟名。
虽然李世民成就举世瞩目,他的残酷手段被他创造的繁华盛世所掩盖,可他同时也开创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让后人不断模仿。最直接的苦果就是他自己的儿子李承乾的,竟然想要效法他的经历逼迫他退位禅让。不过,到底是李世民手段高明让他儿子没有得逞,不然李世民一世的英名恐怕就要跟玄武门的臭名一起,成为史书传唱的笑料了。
虽然李承乾失败了,但李氏子孙们在基因上似乎都遗传了李世民的特点,受到了李世民的事迹影响,在皇位权力的问题处理上堪称一个比一个奇葩怪诞。也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恼,后悔当年那费心尽力的拼死一搏呢?
我想李世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一来他还得跟李渊等人在地府重新唠叨玄武门的旧账。而来李世民作为封建王朝中数一数二的有为之君,其格局气量绝不会局限于此。这种一刀一枪打下江山的人比任何人都更能明白实力的珍贵,而这一点恰恰是唐代后世之君所不能领略的重点。
人们只看到了李世民夺位的残忍,却忽略了他本身就举世无双的统帅能力,只注意到他头顶“天可汗”的尊谓,却忽略了这是他励精图治的结果。
所以,任何的计谋策略如果没有实力的打底夯实,那么注定会成为镜花水月,空自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