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要拔刀自杀是什么原因?
李世民晚年要拔刀自杀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召开御前会议。会议结束前夕,唐太宗屏退左右,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位重臣。就在四人纳闷皇帝为何留下自己时,让他们傻眼了一幕发生了。
唐太宗说道:“各位,实不相瞒,我实在是不想活了。”话音未落,唐太宗拔出佩刀,想要自杀。现场顿时乱成一团,最终在大家的阻止下,唐太宗才没有自杀成。唐太宗要自杀,究竟为啥?
因为储君问题。别看唐太宗英明神武,当年面对千军万马都没有眨下眉头,可在储君这件事上着实让他头大。
唐太宗有14个儿子,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有三个: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按理,李承乾既是长子,又是嫡出,他毫无疑问应该是太子的第一人选。事实上,李承乾从出生那一刻就被李世民寄予厚望。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年仅8岁的李承乾就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也给予李承乾很高的评价,诸如“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性聪敏”、“特敏惠”等等。尽管有夸大的嫌疑,但也说明他确实聪慧。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这意味着唐太宗已经有意识地要锻炼李承乾的执政能力,而当时的李承乾刚满12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患上足疾,李承乾开始叛逆起来,以至于后来和宦官吃喝玩乐,无视自己的储君身份。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因担心胞弟李泰有取代自己的危险,进行重演“玄武门之变”,事情败露被废,但李泰也不能立为太子。注意,李承乾被废第二年,唐太宗就上演了自杀的举动,这绝非一时兴起。
在大家夺掉唐太宗手中的佩刀后,唐太宗叹息地说道:“我三子一弟(长子太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五子齐王李祐、弟弟汉王李元昌),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意思是说,这四个人都想谋反,我还活啥。
唐太宗又说道:“你们不想我自杀也行,但要答应我一件事。”大家只能点头,眼看时机成熟,唐太宗说道:“我欲立晋王!”长孙无忌则附和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这一招高明啊,实乃厚黑学的巅峰之作。在唐太宗看来,如果李泰继位,李承乾和李治必死无疑。如果是性格懦弱的李治即位,则皆大欢喜,于是用“自杀”来逼迫群臣统一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