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衣冠禽兽最早并不是骂人的,宋朝时期女子可以参加科举

  你真的了解衣冠禽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还有待探索或者已经佚散在历史长河里。随着对现有史料的研究,我们不断靠近真正历史的面貌,体会中国古时候的兴亡更替。不过在关注历史辉煌的主线时,也不要忘记背后还有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它们可能鲜为人知,但同样非常有趣,接下来就介绍几个历史冷知识。

  一、衣冠禽兽最早并不是骂人的

  现在如果有人突然称呼你为衣冠禽兽,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生气,但是在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如果用衣冠禽兽称呼其他人,非但不是侮辱,反而是赞扬,能让被称呼者开心。“衣冠”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特殊含义,历来被统治阶级重视,而“禽兽”指的是官服上象征着等级的飞禽走兽,据《舆服志》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而且图样和等级有密切关联,绝对不可逾越。这种官员服饰从明朝就开始推行,官员服饰上绣着禽兽图案的部分是“补子”,所以这种官府也被称为补服。

image.png

  可见如果在当时,有人用衣冠禽兽来形容人,那时表示对其地位和身份的赞扬。这个词语变味在明朝中后期,官场腐败,吏治昏暗,“文官”贪财而且热衷内斗,“武官”贪生怕死,非但不能庇佑百姓反而欺压百姓,整个国家乌烟瘴气,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代指官老爷的“衣冠禽兽”就演变为形容人仗着权势为非作歹,如同禽兽一般。

  二、宋朝时期女子可以参加科举

  中国古时候女子地位不高,尤其是理学兴盛之后,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就更加严重,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理学之风日益兴盛的南宋竟然有女性参加科举的例子。隋唐时期科举制便大力推行,因为男权社会的默认规则是只有男性才能参加科举,所以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这项漏洞在南宋时期被一位女性率先抓住,成功参加了科举。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的夏天,九岁的女孩林幼玉申请并通过了来自中书省的考核,这一事件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宋孝宗特地为她加封妇女专用的封号孺人。

  虽然林幼玉参加的并不是科举里最重要的进士科,而是只要在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的少年儿童,经过州官推荐就能参加的童子科,这一举动在当时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在林幼玉之后,很多女童受到鼓励,大胆报名参加科举。虽然在此后一直没有女孩通过,但这种风气在当时很是流行。不过毕竟是礼教逐渐森严的理学时代,给这些积极热情的女孩当头一棒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image.png

  《宋会要》记载,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一位早在八岁就申请考试,到今年通过国子监挑试,得到皇帝亲自复试机会的女童吴志端被大臣否定了她的努力。大臣说:“今志端乃以女子应此科,纵使尽合程度,不知他日将安所用?况艳妆怪服,遍见朝士,所至聚观,无不骇愕。”这些大臣说女子学而无用,大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说辞,认为女子在外抛头露面不但有伤风化,而且还会影响朝堂众臣。于是在强压之下,吴志端的考试资格被取消,女子参加科举的风气也被打压下去。

  三、和尚可以喝酒吃肉

  吃斋念佛是每个和尚的常态,但在日本可不是这样,或者说不只是日本,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地方的和尚都没有规定只能吃斋,不能吃肉喝酒。佛教最初的戒律里只规定不能吃刺激性的调味料,譬如说葱、姜、蒜之类的,动物只要不是自己亲手杀死的,它们的肉就可以食用。中国的僧人本来也是这样的,但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几百年后,一位对佛学有着狂热爱好的皇帝出现了,他大手一挥添加了很多戒律,这位皇帝就是梁武帝萧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杜牧描写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庙遍布各处的盛况,而在崇尚佛教的南朝南朝统治者中,最狂热的当属萧衍,他不仅大肆推广佛教,自己专著钻研佛教经典,而且还亲自编撰了佛教的理论书籍,这在史上很是少见。他认为出家人如果不禁酒肉就会修为底下,受到邪魔外道的干扰,此为种恶因得恶果,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断酒肉文》,要求僧人禁食酒肉,同时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连宗庙祭祀都不许宰杀牲畜,只许用素食祭祀。自此以后,中国僧人的清规戒律就更加严苛,而其他地区的佛教没有受到影响,依旧遵守最原始的教义,喝酒吃肉不被禁止。

image.png

  在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它们的改变也切合时代的改变,不论是令百姓怨声载道的“衣冠禽兽”,还是被打压了崛起之路的女性,抑或是需要遵守更严苛戒律的僧人,他们的改变也象征着时代的风向。所以这种因变化而成为冷知识的历史其实并没有冷到不近人情,反而是和人息息相关,我们除了着眼于大潮流的动荡,对于这些小知识背后的悲欢也应当多加了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