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畅谈:李自成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吗?

  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在崇祯年间发起了农民起义,从百姓的角度他们自然是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而从统治阶级来看,他们就是扰乱秩序的“乱臣贼子”,所以无论明朝统治者还是后世的清朝统治者,都称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为“流寇”、“闯贼”、“献贼”。关于“流寇”或者“流贼”这样的字眼在明末的官方文件或者民间书籍中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image.png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从此以后一些明朝大臣们对李自成的称呼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一些人的口中,李自成甚至能够和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image.png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决定对在京的原明朝官员进行甄别录用,这些明朝大臣们争先恐后地赶赴大顺朝所指定的地点报名,场面非常壮观,一度人满为患。而为了能够在新朝中占得一席之地,原明朝大臣们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不顾廉耻地鼓吹李自成和新建的大顺朝。明朝詹事府少詹事项煜曾经在众人面前宣称:“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项煜认为,投降已经是既成事实,名节已经不保了,那么就应该像投降齐桓公的管仲、投降唐太宗的魏征那样建立一番功业。项煜说得比较委婉,虽然没有说出唐太宗,但是他在自比管仲、魏征的时候,无疑将李自成比作了齐桓公和唐太宗。

  而另外一位明朝降官则说得更为露骨,一天,担任清朝都给事中的龚鼎孳和另一位明朝降官、清朝内院大学士冯铨吵架,龚鼎孳指责冯铨是明朝阉党余孽,而冯铨则指责龚鼎孳曾经投降过李自成。多尔衮追问龚鼎孳是否确有此事,龚鼎孳答道:“实。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征亦曾归顺唐太宗。”
龚鼎孳情急之下拉了很多人下水,希望能够法不责众,这原本是没错的,但是他却将李自成比作了唐太宗,自然引起了多尔衮的不快,因此受到了多尔衮的斥责。

  其实,李自成从之前的“流寇”、“闯贼”到日后明朝大臣们口中的“唐太宗”,除了成王败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面说过一段话,很好地概括了这个原因。顾炎武写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汉人之间的改朝换代,只是亡国而已,和亡天下有本质的区别,而亡国和亡天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责任。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保卫国家、避免改朝换代是“肉食者”,也就是君臣应该考虑的事情,而如果亡天下了,那么连社会底层的匹夫都应该共同肩负保卫天下的责任。而李自成和崇祯皇帝同为汉人,那么政权更替不过是一次亡国而已,谁做皇帝都一样,所以一些明朝官员根本不愿意保卫朱氏的国家了,最终在京两三千官员之中殉国的大臣不过二三十人,而有些人将李自成比作李世民也不足为奇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