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蟠:揣36个馒头上考场,结果被康熙点为状元
在我们的印象里,状元大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副儒雅谦虚的样子,很少能跟饭量、能吃等词汇联系起来。可是历史上偏偏有一些状元,肚子里不仅装满了知识,还装满了食物。清朝康熙年间的李蟠就是这样一位知识和食量俱豪的状元。
李蟠出身于徐州户部山书香门第,天资聪敏,36岁中得举人,在徐州本地已是小有名气。然而,让李蟠享誉“士林”的还是康熙三十六年的那次殿试。
这次殿试,李蟠不仅凭借知识迅速晋级,还靠着惊人的食量引起康熙的注意。
当时,李蟠怀里揣着36个馒头走进了考场。考试用笔墨纸砚,你要馒头何用,然而李蟠却有自己的理由。李蟠身形高大,但行动缓慢,尤其是写字要远远慢于其他人。考虑到自己答题太耗时间,怀揣馒头进考场以备随时补充能量。当然,李蟠已经做好了“耍赖”的准备。
李蟠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
时间过的很快,天渐渐黑了,其他考生已经交了试卷。考官便过来催促李蟠交卷。但见李蟠只是开了头,后面的深入还没开始呢。李蟠着急了,央求考官给他时间,并声泪俱下地说了一堆诸如考试不易的理由。没想到,还真的打动了考官。
李蟠继续答题,天已经黑的看不见试题了,而自己带的36个馒头也已经吃完了。考官见他可怜,给他送来了蜡烛,并额外送来了几个馒头。李蟠在答题中,也一股脑吃完。
慢工出细活。李蟠挑灯答题,到深夜才交试卷。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后,认为他是一位难得苦学之士,便钦点为一甲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李蟠的事迹很快传遍士林,从此有了“饽饽状元”的美称。
康熙钦点他为状元,到底了看中了他的文章,还是惊叹于他的食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已不得而知。
但也有人说,李蟠在殿试时表现出色,尤其是对军政、吏治、河防见解独特,合乎事理,康熙深以为然。康熙钦点他为状元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过,从后来李蟠所书《东坡放鹤亭记》、《金刚经》来看,人们视若珍宝,争相收藏,这也说明李蟠不俗的一面。
因此,仅以吃来论李蟠状元之名是有失公允的。尽管李蟠靠实力拔得头筹,但状元之名只为李蟠谋得了一个好的开头,但并没有帮助其在仕途上大有作为。李蟠为人正直不阿,任才唯贤,加之又不逢迎权贵,得罪了很多人。在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不久,李蟠便被流放沈阳,三年后蒙赐故里,仕途从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