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登基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除掉上官婉儿呢?
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候,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物,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到了唐朝武则天先以“二圣临朝”,之后又登基称帝,一改女性卑微的地位,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武则天称帝后提拔重用女官,上官婉儿就是在此时崛起,四十多年的宫内生存经验让她深谙宫廷之道,也曾经是“称量天下士”的风云人物。只是李隆基登基后,为何第一时间除掉上官婉儿?文学家给出解答:换你也忍不了!那么上官婉儿做了什么而让人无法忍受呢?
01出身名门天资聪
上官婉儿本是出身名门,爷爷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著名宰相,不但在朝堂上有着较高的威望,自己还开创了“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而成为唐高宗的御用文人,一边为皇帝出谋划策,一边给皇帝起草诏书,也是盛极一时的风云人物。
只是上官仪过于忠心唐高宗而成为了皇帝的替罪羊,因帮着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而被武则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终找机会诬陷上官仪谋反而被处死,全家受诛连,男人被杀,女人被充入掖廷为奴,这时候上官婉儿刚刚出生,便与母亲一起成为了伺候主子的女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在怀孕时曾梦到有人对她说,她的孩子将来会“称量天下士”,因此郑氏便精心培养上官婉儿。郑氏也是望族之后,受过良好的教育,上官婉儿又天资聪颖,在郑氏的培养下,上官婉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为少见的才女。
02曲意迎合女皇宠
上官婉儿十四岁的时候在宫内就开始小有名气,武则天得知此事后便召上官婉儿觐见,看到上官婉儿模样清丽可人,便出题试她的才华,“(
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上官婉儿才思敏捷而得到武则天的喜欢,直接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并且让她成为了自己的贴身女秘书。
从那时起很多宫中的圣旨都出自于上官婉儿之手,上官婉儿对朝廷之事从初出茅庐到熟稔于心,从一开始的谨小慎微到后来大胆行事,全都倚仗武则天对她的信任。当武则天称帝后,她也被任命为“内舍人”,成为了官居五品的女官。
官职不高,但上官婉儿的心思不小,时不时也敢向武则天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有一次了武则天的旨意而被判死刑,但武则天怜惜她的才能便以黥面处罚了她。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格外珍惜这第二次生命,从那以后,她曲意迎合武则天,得到了女皇的圣宠。
03虚与委蛇谋权利
武则天渐渐老去,而上官婉儿的风头正盛,“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当时得宠之人大多失势,唯独上官婉儿深得李显的信任,并且还把她纳入后宫封为昭容,也是从这时候起上官婉儿虚与委蛇、左右逢源地开始谋取权利。
韦皇后是后宫的一宫之主,上官婉儿只是个昭容,为了取得韦皇后的信任,她大力向韦皇后推荐可靠人选,并且主张韦皇后效仿武则天称帝,同时又给韦皇后出谋划策帮她在民间树立威望,韦皇后权力日盛,对上官婉儿也是深信不疑。
上官婉儿本是唐中宗李显的女人,却与李显的皇后、女儿合谋如何杀死自己的男人,此时的上官婉儿、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眼里已经没有了亲情,只有权力,而上官婉儿一边睡在李显的怀里,一边谋算着何时取他性命,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成为了权力的奴隶。
04聪明反被聪明误
上官婉儿不单单只抱着韦皇后这一棵大树,当太平公主势力崛起时,她又私下里与太平公主密谋支持太子继位,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她还起草了“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上官婉儿一手好算盘,唯独没有算到李隆基身上。当唐中宗李显被几个女人合谋毒死后,韦皇后一派准备拥立韦皇后为帝时,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发动了“唐隆政变”,韦皇后一党猝不及防而被一网打尽,这时上官婉儿非常庆幸自己留了一手,在李隆基入宫时亲自掌灯迎接。
上官婉儿表面上支持韦皇后一党,私下里又和太平公主支持太子继位,而李隆基又是与太平公主合力消灭韦皇后集团,她本应该从中捞取一些好处,未成想上官婉儿聪明反被聪明误,李隆基一点面子也没给,第一时间便除掉了上官婉儿,一代才女成为了李隆基的刀下亡魂。
李隆基也是非常有头脑之人,他敢发动政变自然对宫廷内的明争暗斗非常清楚,上官婉儿左右逢源,像墙头草一样哪边盛往哪边倒,即使她私下里站队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也是李隆基的劲敌,只不过是为了权力一时的合作而已。
像上官婉儿这样的人在李隆基的眼里早晚都是祸害,与其将来发展,不如一下除掉。而且经过武则天之后相继又出现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这样的女政党,阴盛阳衰的局面被李隆基所深恶痛绝,因此文学家给出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换你也忍不了这样的上官婉儿。
05小结
上官婉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从奴婢到女官,从朝堂到后宫,每一处都能看到她的聪明与睿智,只不过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当权力的欲望过分膨胀时就成为了权力的奴隶,一叶障目而可惜了她一身的才华。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上官婉儿说“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可见她不但继承了爷爷上官仪“绮错婉媚”的诗风,而且突破了固有的宫廷诗歌形式而形成独特的一派,如今在她写过的诗词中仍旧可以领略到她在诗词上的颇深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