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国家统一为什么总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南北政权有何差异?

  历来国家统一为何总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南北政权有何差异?

  西晋中期爆发了八王之乱,从而逐渐跨入十六国,全国也就此陷入到了一段长时间的分裂期。420年至589年,进入到南北朝时期,虽然分裂的态势并没有结束,但这段时间也是少有的民族大融合时期。最后由隋文帝杨坚重新完成统一,建立了隋朝。不过为什么最后是由北方统一南方,而不是南方统一北方呢?当时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究竟是有什么区别?下面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读三国演义,开篇就讲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简简单单八个字,却道出了天下分裂和整合的规律。纵观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每一次大分裂之后,最终总是以统一告终。老百姓在遭受社会分裂所带来的痛苦时,最终也能享受着社会统一进程所带来的文明照耀。

  但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历史上每次分裂之后,国家四分五裂,最终形成南北对峙,时间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年,但每次大一统时代来临时,为何总是北方政权统一了南方?而不是南方政权来统一北方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上都有那些分分合合的事件呢?最后又是哪个政权来领导实现统一事宜的呢?

  战国时期,全国各地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以及鲁、宋、卫三个小国,这些国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经过几百年发展整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领导的大秦帝国最终担当了统一国家的使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

  楚汉战争时间,刘邦领导的北方大汉政权打败了项羽领导的南方楚国,实现了国家统一。虽然刘邦是南方人,但从他打进咸阳接受秦三世子婴投降之后,刘邦被封为汉王,他的政权基础实际上一直在关中一带,属于北方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混战,最后逐渐形成了曹魏、孙吴和刘备的蜀汉政权,三国鼎立,但这种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仅仅几十年时间,就被北方曹魏及后来的晋朝统一了吴国和蜀汉,再次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晋朝“八王之乱”后,中国又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时间长达二百多年,最后又是崛起的北周政权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开始实施对南方政权的统一。在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帝位后不久,隋朝便实现了对南方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大隋帝国。

  从这些历史事件来看,每次大分裂之后,都是由北方政权完成对南方政权的吞并,最终实现大一统的国家存在。这似乎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个历史规律。

  其次,我们以南北朝时期为例,分析一下在大分裂时期,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有那些优劣势,通过对比可以找出相应的答案。

  第一,我们从南北朝的经济发展方面做一个对比分析。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长时间的动乱,是北方一带的劳动力损失很大,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在《食货志》里这样记载:“晋末,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

  北魏政权进入中原后,使北方政权逐渐形成统一,社会逐渐安静,这为后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北方的农民在农业耕作方面已经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使用的农具种类也逐渐增多,农业的精细化耕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如此,农民在农作物施肥浇灌方面也了很多创新和改进,这些技术都超过了南方。

  北方的纺织业,也明显要高于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都相当高明。当时在南方当官的颜之推后来回到北方当官,看到这些情形后,他觉得北方的纺织技术已经远远优越于江东了,超过了当时的南方。

  在冶金铸造技术方面,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大的进步。北方的綦母怀文创造了宿铁刀的制造技术。南方在齐梁时期有陶弘景有了杂炼生鍒,以及刚朴和横法钢的冶炼铸造技术。祖冲之还制造了一些利用机械力和水力的工具,来促进生产发展。

  虽然双方在冶炼技术方面各有所长,但发展的结果却长短不一。

  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土地政策方面有所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土地对国家来说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北魏一直到北周,土地政策大都以均田制为主,这对于农民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所以也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对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观南方的土地政策,一直奉行着土地私有化的政策,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土地豪族,农民失去了土地破产,这对发展农业极为不利。

  南北政府在刺激农业方面的手段也各有差异,北魏到西魏,再到北周,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北魏办颁布了《均田诏令》,西魏颁布苏焯的《六条诏书》等政策,激发农业生产。但南朝是“人竞商贩,不为田业”的状况,导致经济越来越弱。

  可见在经济领域,北朝的优势明显优于南朝。经济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有了坚强的经济基础,才有能力在政治有所作为。

  第二,南北政治方面又存在哪些优劣势呢?

  在官吏任免和选举制度方面,南朝和北方基本一样,但双方在僚属的辟置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南朝继承的是魏、晋时期的政策,刺史一下都开始自行辟置僚属,而且这些刺史都有一定的军权。北朝在北魏、西魏时期,这种制度和南朝差不多,但到了北齐、北周之后,官吏任命的权利开始逐渐向中央靠拢,地方长官的僚属任命权利逐渐被收回,转移到了中央政府。

  在选举方面,南朝也承袭了魏、晋时期的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有士族担任中正。这样一来,政府里所有高级别的官吏都被豪门大户所占领,寒族和下层人士很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职务。选举的权利始终掌握在世族高门手里,虽然也有过寒门掌管机要的事情,但几率都比较小,下层阶级几乎没有上升通道。

  反观北朝,尤其到了西魏、北周时期,中央政府把官吏任命和选举之权收拢到中央,加强了中央的领导,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选拔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种优势明显要高于南朝。

  第三,在军事上南北朝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南北朝的军事制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双方存在很大差异。

  在南北朝时期,所有的士兵都称为军户,就像我们今天的“光荣之家”一样。而且都是世执兵役,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均不得赦免。这种父子相传的兵役制度在古时候非常普遍,尤其在战乱年代,父子,兄弟同时上战场的很多。

  双方的差异主要在军队的统帅和军事管理制度方面有很大不同。

  在南朝,因为承袭了魏、晋的军队领导体制,所有地方长官往往具有军队指挥权,也就是说把地方政府和军队管理都交给了这个地方长官,地方长官不但有行政权力,而且军事领导权力。这样的体制很容易是地方长官做大,不听从中央政府的调遣,甚至产生和中央政府对抗的恶劣事件。

  南朝历史上就出现过东晋的北府兵和荆州兵等地方军事力量。桓温、桓玄领导荆州兵对抗首都健康中央政府,刘裕更是以北府兵为力量,夺取了东晋政权。

  但北朝就不一样,无论是北魏的拓跋家族,还是西魏的宇文家族,这些人都是有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逐渐演变到开国皇帝,所以军权一直控制在他们手里。这些人都是战场上的枭雄,无论大小战争,要么自己亲征,要不就是委派大将征伐,统一指挥和调遣。军队的统领权始终在皇帝和中央手里。

  另外,从西魏、北周起,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西魏时大将军宇文泰亲自督率十二军,后来又逐步演化,形成了八柱国,其中六柱国每个柱国督率二大将军,每一大将督军二开府,共计二十四开府。后来,这个军事制度又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形成战时能打仗,休兵时能务农的“兵农合一”的新制度,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预备役部队。

  这样的制度既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又解决了战时急需的兵员来源问题,使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军事力量的直接控制。到了北周宇文邕时期,国家整体实力已经超过南朝。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认识到为何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的原因所在。

  历史往往在揭开新的序幕之前,总会有一段时间的沉淀反思,社会才能取得新的进步。中国5000年的文明也正是在这样的分分合合中越来越灿烂,越来越吸引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