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为什么会造就三战三败的战局?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李景隆,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他有着纸上谈兵这种不牢靠的幻想,做出一系列徒劳无功的行动,最终被朱棣耍得团团转,创造了三战三败的战局。下面跟为什么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李景隆一个真正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外甥,其父逝世后由其世袭爵位,李景隆自小学习兵法,谈起兵法可谓是诸葛亮转世一般,朱元璋对其喜欢有加,更是加封为太子太傅。

  后来朱元璋让李景隆成为朱允炆的护国大将军,可谁曾想到李景隆就是纸上谈兵的功夫,实战完全不在状态,正是造成了三战三败。

image.png

  北平战败

  朱棣深知李景隆的能力,当得知李景隆带兵包围北平之时,他没有任何担忧,依旧在永宁、大宁地区进行涤荡,将守护北平城的任务交给了他的长子。李景隆也确实没有让朱棣失望。

  当时的北平正是兵力不足的情况,瞿能总督就曾一举攻下过张掖门,由于攻城损耗太多兵力,瞿能选择原地修整请求支援,这时如若李景隆强行进攻完全可以完胜一举拿下北平城,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他下了撤兵的命令,改日再攻!

  这一命令的颁布所有人都吃惊不已,纷纷猜测,什么情况?谁都不会想到,其实李景隆是起了私心,他认为北平城如今早已是强弩之末,不能让攻城的战果被瞿能所占,改天亲自去攻打。

image.png

  次日,李景隆被眼前的场景搞蒙了,被攻的张掖门已经被连夜修复如初,一晚上的时间城墙上更是附上了一层晶莹的冰,光滑不已,士兵再想攻城无疑难于上青天,除非脚踩冰刀,就这样士兵们风餐露宿这么久的成果毁于一旦。

  当朱棣回城,北平兵力大增,这时的李景隆在北平军队的眼里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李景隆就这样在自己的私心下惨败,被迫迁移前往郑村坝。

  郑村坝战败

  在郑村坝一战中,李景隆更是惨败收场,被朱棣这种老狐狸一般狡猾的人吃得死死的。只见朱棣将将士分为五路,由他和自己的儿子,张玉,朱能几人合力带领下英勇奋战,李景隆连连溃败,士兵损失惨重,这一战让李景隆体会到了朱棣的狡诈,欲哭无泪。

image.png

  白沟河战败

  两次战败让朱允炆进行反思,觉得可能是自己给李景隆的权利不够大,让他在军队里没有足够的威信,于是将李景隆手中的兵力增加,并将专伐大权也交付给了他。

  李景隆得到朱允炆的全力支持后,更是倍感自信,于是将所有兵力都压在了之后的北沟河之战。这次有了足够的兵力,总体实力大增,总算见到了朱棣狼狈的一面,其两个儿子也差点丧命在这一战之中。

  但姜还是老的辣,李景隆因为自大又一次中了朱棣的招,转眼再次翻船,瞿能也已战死沙场,李景隆只能弃军,仓皇而逃,被一路逼至济南,看着自己手中的几十万士兵就这样白白赠送给了朱棣。

  这三次战役下来,大臣们纷纷弹劾李景隆,让人没想到的是朱允炆并未怪罪,持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更是将金川这一重要战略要地交由李景隆驻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确是每位管理者都需要拥有的品质,但是对于李景隆这样的人,朱允炆明显是错付了,果不其然李景隆直接让建文朝覆灭了!

image.png

  当朱棣带兵包围金陵时,朱允炆还在与朱棣周旋,李景隆直接打开城门迎接朱棣的大军,朱棣完全没有想到不见一滴血就拿下了,按照约定将李景隆任命为光禄大夫,并且还封为太子的太师,直至曹国公爵位。

  李景隆过的可以说是风生水起的,靖难之役后,朱棣加封五位公爵,李景隆居首位,而且还是建文朝的旧臣,真的是一路畅通!因此他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弹劾,有人举报他承受君王的礼拜,预篡位,总算被扳倒了。

  李景隆开始绝食以此来表忠心,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朱棣早就在等他饿死的一天呢!于是他也重新振作起来,就这样苟活了一辈子,直到永乐末年。

  小结:李景隆会有这么一天,真的是他要篡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欲加之罪而已,那么就会有人问朱棣知道吗?我想,应该是清楚的吧,可能弹劾李景隆的人都是他默许的,这现在也无从考证。

  但从李景隆打开城门放弃挣扎,投降时,朱棣早就认清了这位“能人”吧,给他加官进爵可能只是想让他尝尝高处不胜寒。其实李景隆一辈子还是毁在隆自己手中,他不懂的收敛,高傲自大,认为自己就是那璀璨的明珠,就是要接受其他人的尊敬,这也就是他最后会落得这种下场的原因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