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发达是如何和康熙结缘的?雷氏家族为清朝设计了什么建筑?
雷发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皇上的使命,吾定当不负众望。”
北京作为咱们中国的首都,一想到北京就能让人想到庄严的天安门,美丽的颐和园,以及数不清的胡同巷子,但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不太出名的人物,北京大半的建筑出自他的设计,而他经手的项目还是皇宫建筑,以及各种皇家陵园,能够拥有这种待遇之人,称他一句“天之骄子”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他就是雷发达,清朝宫廷样式房的总设计师,人称“样式雷”,同时,他也被网友称作是“清朝隐形富豪”。
1619年,雷发达出生在江西永修县,家里从明朝开始就开始做木匠,而且口碑相当好,他们经手的房屋,既美观又结实,到了清朝已经是一家几百年的老字号,然而到了雷发达这一代,他便到了北京发展,一时间他便是被宏伟的故宫吸引住了。
当时的皇帝正是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当时康熙打算处理一下紫禁城附近的危房,打算招一批木匠跟设计师来重修,这一举动立马引起了雷发达的注意,于此雷发达跟康熙便是这样结缘的。
然而雷发达的设计观念一下便是得到了康熙的芳心,他表示:皇上居住的地方,就要讲究个对称美,而且周边的房屋不能有什么抢眼的颜色,否则就是对皇上的不敬。最后的结果让康熙也非常满意,雷发达也因此当上了“样板房掌案”,真正为家族扬眉吐气了一次,因此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也受到了皇帝的青睐,直接吃上了皇粮。
雷发达告老还乡之后,雷金玉便是一直留在了北京等候差遣,好在也没给雷发达丢脸,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雷金玉带给康熙的案例一样让他很是满意,没过几年雷金玉便是接任了雷发达的官职,样板房掌案。
经验越来越老练的雷金玉,之后给了康熙一个大大的惊喜,就是“畅春园”,在明白康熙的要求之后,畅春园立马来了个大变身,竣工之后康熙到现场一看,顿时大为满意,美丽的景色让康熙整个人都流连忘返,最后对其赞不绝口的康熙,一直在畅春园养老,直到1722年驾崩。
雍正登基后,早听说这个父亲康熙身边有个厉害的设计师雷金玉,因此就找到了他,说是让他设计一座公园,但让雷金玉没想到的是,雍正在建筑这方面比康熙还难伺候,他知道雷金玉是南方人,于是要雷金玉在这种公园中融入南北方建筑的特色。
做设计的最害怕遇上这种难伺候的甲方。但聪明的雷金玉便是发明了一个好东西——烫样,就是模型版的房屋,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今在房地产发挥重要作用的烫样,就是雷金玉发明的,说得通俗一点,它的作用就是让设计师尽可能地打好草稿,再开始动工。
这一公园,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雷金玉也没有料到,这也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痛。
雍正对雷金玉做出的方案欣喜若狂,立马把重修紫禁城的任务也给了雷金玉,正值灵感巅峰的雷金玉,还把颐和园也设计了出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设计颐和园跟圆明园的,其实是同一个人。颐和园烫样出来之后,跟圆明园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但两园都有独特的美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双双有着一股恢弘的东方美。
不夸张的说,在雍正那几年,整个北京能够排得上号的房屋,都是雷金玉的作品,从而遍布了半个北京。一时间,雷家人也成为了清朝皇帝眼前的红人。然而好景,始终都是不长的。
时间一晃来到了1860年,雷金玉后代传人雷景修继承了祖宗的衣钵,但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侵,硕大的圆明园顿时化作了一片焦土,雷景修受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要知道那可是他祖宗的心血。
据说雷景修最后还一病不起,朝廷中的设计事务全部交给了儿子雷思起,虽然雷思起有着在雷景修之上的设计才能,但雷思起却是面对了一场噩梦,因为这一次他的甲方是慈禧太后。
1876年,当时整个清王朝可谓是一地鸡毛,慈禧说着要让雷思起重修圆明园,他一听就来了精神,这可是让父亲病情好转的大好机会,他便是:“这等使命,我等定当不负众望。”
雷思起没日没夜画了上千张设计稿,最后送到慈禧面前时,一句最近国库紧张便是把雷思起打发了,一想到自己祖宗的成果重建又变成了泡影,雷思起顿时大受打击,没过多久便是去世了,后人都不知道雷思起是被气死的,还是被累死的。
清王朝日益腐败,直到1912年覆灭之后,雷景修以及后代等人顿时没有了皇粮,最后雷家人也慢慢没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我们今天在北京看到的大部分古式建筑,大半都是出自雷家之手。
雷家的际遇,仿佛印证了一句话:有时候的失败,真就是天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设计界没人会不承认雷发达跟雷金玉在建筑设计行业的硕果,也正是他们日夜操劳,才得以让中式建筑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格局,他们的成功,有天赋,也有热爱,但更多的,只是他们身上那一份朴实的坚持。
值得一说的是,如今故宫很少传出有房屋质量问题,就足以说明雷家人的匠心精神,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辜负自己的事业,花尽了心血奉献在了自己的事业上,光是外人听来,很难对他们不肃然起敬。
想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不对这种中式建筑的宏伟所震撼,几百年的屹立不倒,彰显了无数人的心血,每当看到这些巍峨的故宫大殿,仿佛都能联想到几百年前,康熙以及雍正对它的赞不绝口,毕竟,这可是真正融入中国风格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