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到底是不是杜撰的?真相是什么?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的是诸葛亮在魏军来袭,身边只有老弱病残的情况下,兵行险招,以空城示司马懿,并淡定于城门楼抚琴,生性多疑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退兵而去。这个故事让人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的同时,也着实佩服诸葛亮的沉着智慧。当然司马懿多疑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空城计剧照
那么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凭空编造的吗?当然不是,这也是有出处的。
晋朝王隐的《蜀记》记载,晋朝初年,司马懿的儿子扶风王司马骏镇守关中,他的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人桓隰等一众从属在一起讨论诸葛亮,在当时的这些人多数讥讽诸葛亮效力蜀国是不明智的,并且说他在主政蜀国时,劳困蜀国的百姓,以小小的蜀国多次攻打强大的魏国,有些不自量力。但是在场的金城人郭冲却认为诸葛亮有智慧有谋略,比管仲、晏子都要出众,就因为没有最终完成功业,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有失偏颇。
随后郭冲举出诸葛亮不被世人所知晓的五件事,在座的人听了也就不在讥讽诸葛亮了。扶风王司马骏也认为郭冲说的有理。“空城计”就在这五件事中。
具体说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驻扎在阳平,派遣魏延带领几路兵马往东进发,他自己只留一万人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大军对抗诸葛亮,正好与魏延的军队错道而行,所以巧合的避开了魏延军队,径直朝诸葛亮所在的阳平城而去。
司马懿剧照
距离阳平六十里的时候,侦察的士兵向司马懿报告了阳平城中的士兵很少并且多为老弱。诸葛亮也知道了司马懿大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想要向前赶上魏延的军队合兵一处,因为道路较远,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手下将士们都大惊失色,不知道该怎么办。
诸葛亮淡定自若,命令军中偃旗息鼓,士兵不能擅自出营,又命令大开四面城门,派人正常洒水扫地。司马懿一直认为诸葛亮非常稳重,现在看到他主动示弱,怀疑他设有伏兵,于是不敢进攻,就带领军队撤退了。到了第二天,诸葛亮大笑着跟手下人说:“司马懿看我主动示弱,一定认为是有埋伏,应该已经撤退回去了。”巡逻的士兵回来报告,果然正如诸葛亮所言。司马懿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也很是悔恨。
以上就是郭冲所说的“空城计”,既然有史料记载,那么为什么后世多认为“空城计”是假的呢?
其实,这在晋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就进行了论证。阳平在汉中,诸葛亮驻军阳平的时候,司马懿当时还是为荆州都督,镇守宛城,一直到曹真死后,才与诸葛亮在关中对垒。魏国曾经倒是也派遣过司马懿从宛城向西伐蜀,但是赶上了大暴雨,没能实施。也就是说司马懿根本没有在阳平与诸葛亮交战的事情发生。
再说了,就算是郭冲说的阳平之战存在,司马懿既然带领了二十万兵马,并且知道了亮兵少力弱,就算怀疑他有伏兵,也可以安营扎寨,稳步进攻,怎么也不至于退走啊?
另外,《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诸葛亮连一万人都不给魏延单独率领,又怎么会像郭冲说的,让魏延带重兵在前,而只留老弱士兵给自己守卫呢?
更重要的一点,郭冲对扶风王所说的这件事,是明显揭露了司马懿的短处,对着儿子说父亲的不是,理所不容,而《蜀记》说“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这明显不合逻辑,所以就足以证明这本书说的是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