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尸骨还泡在水里吗 康熙死后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对康熙死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生前活的那么好,康熙死后下场到底有多惨?尸骨至今都依旧泡在水里吗?
康熙生前非常喜欢一个玉做的杯子,经常拿在手里把玩,甚至临终前还特意嘱咐,一定要把这个杯子带进棺材。出乎意料的是,就是这一要求,害的自己死后陵墓被火烧、雷劈甚至遭遇劈棺扬尸。
据说康熙皇帝帝有四件珍爱之物,它们分别是:翡翠西瓜、九龙杯、由祖母绿宝石制成的狮子以及八骏赤金舍利佛塔。
这四件宝物都是天下奇珍,特别是九龙杯更是珍宝之中的重宝。
传说当年,西域进贡了一块非常珍贵的温良玉,有 冬暖夏凉的功效,康熙大喜,命工匠制作成了九龙杯。
据史料记载,九龙玉杯,长方体,高三厘米,宽四厘米,长六厘米。在杯盖、杯体、和手柄上分别雕上了九条龙。
当玉杯被倒满琼浆玉液时,杯底就会出现九条蛟龙翻腾的奇景。
冬天用就龙杯喝酒不用烫就能喝到热乎的酒,夏天不用冰镇,里面的酒就是凉爽的。
冬暖夏凉的温良玉,巧夺天空的雕刻以及九龙闹海的奇观,让这个杯子成了稀世珍宝,一时间名声大噪,甚至引起了江洋大盗的关注,被人写成了《杨香武三盗九龙杯》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
因为九龙杯太有名气,所以被后人也一直惦记着,特别是不怀好意的盗墓人。
1928年7月东陵大盗孙殿英把慈禧和乾隆的陵寝几乎挖了个底朝天,也曾经将魔爪伸向了康熙皇帝的景陵。
但是当盗墓的人刚打开地宫的门时,突然有大量的黄水从里面涌了出来,想要进入里面,就必须将水抽出来才行,这样的话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求财心切的孙殿英命不得不停止挖掘,景陵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惋惜,1945年,清东陵附近盘踞着一伙以王紹义、张尽忠为首土匪,纠集了300多人,为了绝世珍宝九龙杯再次用火药把康熙的地宫入口炸开。
这帮强盗趟着水,找到浮在水面上康熙的棺椁,用斧头乱劈,用锯锯开了棺材可是正当锯子快速划拉的时候,怪事突然发生了。
只见康熙棺材里突然向外喷火,一瞬间两个持锯的人脸上和衣服马上就烧伤,吓得当场就有人说这是康熙帝生气了。
经过短暂的恐慌后,火球消失,于是又换了两个人来锯,结果棺椁里再次喷出火球,又烧坏了盗贼的脸。
难道是机关暗器吗?从康熙皇帝棺材中喷出的这股奇火,最终也没人解释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帮土匪对康熙的景陵墓进行了疯狂的盗掘,不仅九龙杯,甚至连康熙皇帝的龙袍都扒下来了,随葬珍宝全部盗走。
临走前把 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的污水之中之中,一片狼藉惨不睹。
由于这帮强盗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导致康熙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这期间任凭风水雨打,雨水倒灌。
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考古学家们再次进入康熙的陵寝进行起抢救性挖掘。
当他们走进地宫中,里面的冰冷刺骨的积水已经齐腰深了,康熙及后妃的尸骨泡在水里太久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也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骸骨了,里面的文物早已经被洗劫一空,失去了考古价值。
为了让康熙不被再次打扰,考古学家决定永久封锁地宫的入口,至今康熙及后妃的遗骸依然泡在冰冷的水里。
要说康熙的这个陵寝还真是多灾多难,遭到盗掘的7年后,在1952年,又因为遇到了雷击导致起火。之前也多次遭遇火灾,但是这场大火确是非常严重的一次。
这场大火,可以说把康熙这一生的丰功伟绩的记录都烧得荡然无存。
1952年的时候,雷电击打在景陵大碑楼的屋脊上,将他烧成了一片废墟,里面放着的是康熙的圣德神功碑。
这篇碑文由康熙本人亲自撰写,足足有4300 多字,记载了康熙一生的功勋。由于字数太多,一块碑刻不完,只能分为两块碑,更具有价值意义的是,在碑文末尾盖上 了自己的“雍正尊亲之宝”的篆体章。
这个章在清代皇家制度里,一般用于册立皇后、皇太子的称号时才会用到,非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康熙的圣德神功碑就成了中国皇帝陵的空前之作。
惋惜这两块碑在这场大火之中被烧毁了,也可以说把康熙千古英明都烧了。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一生战功赫赫。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治理黄河为清初一统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千古一帝”。
然而康熙皇帝精心为自己挑选、建造的景陵却并没有让自己安眠于地下。景陵的“景”就是“大”、“光明”的意思,以此宣扬他的功德。
可景陵先后遭遇军阀盗掘,致使地宫一片凌乱,自己及后妃的尸体时至今日仍然被侵泡在冰冷的地宫渗水当中,后又多次遭遇火灾。
如此多灾多难,到底是人为的还是运气原因,谁也说不清。
其实,如果没有九龙杯,康熙也照样难逃被掘坟的厄运,因为清代的皇帝陵墓除了雍正和顺治其他的几乎都被盗过,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体来说,清政府晚期的无能和慈禧的挥霍,让老百姓对清极度不满,乱世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就撒在了清代陵墓上,这些故去的清代皇帝无可奈何当了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