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死到底是怎么样的 雍正弑父篡位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康熙之死的网友们,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年)十三日戌时,68岁的康熙在北京城西畅春园去世,留下一个还算完整的天下和已经败坏的吏治给雍正。
康熙的死也有各种各样的传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雍正弑父篡位。
弑君弑父这种大事一般来说肯定很隐秘,中国历史上弑君篡位之人无一例外都在极力撇清嫌疑、洗白自己。通常都不会亲自动手,而是由某个背黑锅的冲锋在前,能够撇清干净那当然好;即便无法撇清干净,也可以将黑锅扔给其他人!
而雍正弑父篡位的传闻居然连乡野秀才曾静都知道,而且还能清楚的知道每个细节,连雍正给康熙进一碗参汤,康熙喝完后就暴毙了......的确,要是传闻是真的,那么雍正肯定是第一嫌疑人。
但是连曾静都知道的内容,朝堂之上估计无人不晓了吧。
可最大的问题来了,雍正还没有正式登基为帝,其他皇子还在虎视眈眈,康熙重用的文武旧臣都还掌握着大权。如果雍正公然弑父,只要有一点消息传出来,雍正就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就算隆科多控制了紫禁城内城九门,但是八旗驻京大军呢?这可是清朝皇帝的根基,除了皇帝,谁都不敢碰,谁碰谁死。
所以雍正根本无法毫无痕迹的弑杀康熙。
康熙应该可以是寿终正寝的。
康熙自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废皇太子之后后,身心受到非常严重的刺激,留下病根。
从康熙数次发病的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因为众皇子争权夺位特别是皇太子因为种种原因被废而伤心不已,加上胸中长期郁结,不能疏散,“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康熙自此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废皇太子的时候,康熙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他多次警告自己的众多皇子不要失臣子之道,不要多生事端,闹出大新闻,“以伤朕心”。
后来,受到胤禩进贡将毙之鹰的嘲笑,“心悸几危”;结果不久,又突然增加“腿膝疼痛”和“足痛”两种症状。
康熙以前没有过外伤史,他的脚腿疼痛,很有可能是风湿一类的病症。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春天康熙开始经常感觉头晕,史书记载“心神忧瘁,头晕频发”。这些症状,正是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常有的现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像往年一样到南苑进行例行行围。
当时阴历十月下旬的北京,已天寒地冻,以他年近七十、年老多病的身体,很可能抵御不了南苑的风寒。因此,十一月初七日他“偶冒风寒”,当天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康熙这次患病,来势迅猛。按照一般的情况,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最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至肺炎很容易给久衰的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引起全身并发症,难以治愈。
康熙很可能就是死于这种并发症。
康熙自十一月初七患病到十三日去世,六天之内办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派皇四子胤禛代行祭天大礼,并派皇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
第二件是命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守护在自己身边,临终前向他口授了遗嘱。
如前所述,康熙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是不大可能无目的地随意指派皇子代替自己祀天的。
向隆科多口授遗嘱也非偶然。隆科多家世为皇亲:其祖父佟图赖,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之父;父亲佟国维,既是孝康章皇后的亲兄,又是康熙孝懿皇后的父亲,被康熙尊称为“舅舅佟国维”;隆科多本人又是孝懿皇后之兄,即是康熙的大舅哥。隆科多以前曾经因为结交胤禩受到过康熙的训斥,但因佟家与清王朝这种特殊关系,康熙对他仍很厚待、信任。他本来任步军统领,提督京城九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时又兼任理藩院尚书,归他掌管的兵力多达两万。
可能由于这些因素,康熙才把隆科多作为惟一听取自己遗嘱的大臣,以期由这样的人来主持两朝交替大事,朝中不致发生大乱。
康熙派四皇子胤禛代祀南郊是在初九日。
当时离十五日冬至祀天还有六天。按照礼制,行祀天大典的人必须先期到斋宫斋戒做准备。胤禛知道父亲不久于人世,在这即将决定谁为新君的关键时刻,他自然不愿离去,曾以“请侍奉左右”的理由推辞,但皇父之命又不好违,只好违心前往南郊。
从十日前到十二日三天,胤禛每天都三次派遣护卫太监至畅春园请安。
十三日丑时,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他急命胤禛回畅春园;寅时又将皇三子胤祉、皇七子允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允祥和隆科多召至御榻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清实录》)
巳时,胤禛回到畅春园,曾三次进宫问安。
戌时,统治天下长达六十一年且耗尽心血的康熙结束了生命,终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