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了胤礽,为什么后来又复立了一次?
康熙废了胤礽,为什么后来又复立了一次?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一生中有35个儿子,其中9个都参与到夺嫡之中,当然大家都知道,最后是皇四子胤禛胜出,继承了皇位。不过从康熙十四年起,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胜算都牢牢握在皇次子胤礽手中。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他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之前已经为康熙生过一个嫡子承祜,不过两岁时夭折了。如今,皇后好不容易又为康熙生下嫡子,可她却在生产后两个时辰就去世了,年仅21岁。
康熙出于对孝诚仁皇后的感情,对胤礽更加珍惜,后者在满周岁的时候,便被册立为皇太子。可以说在此之后,康熙对胤礽是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康熙到底有多疼爱胤礽。
首先是康熙十七年,胤礽不幸出痘。众所周知,康熙当初就是因为出痘后痊愈,才被其父顺治选为继承人的。但像康熙这种情况的太少了,在当时因天花去世的人数不胜数,因此康熙决定亲自去陪护。
于是,他命人将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就全心全意陪在胤礽身边。胤礽在康熙的悉心照料下,果然度过了危险期,最终痊愈。为此康熙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与民同庆。
其次是康熙十八年,康熙特地下令,将紫禁城东面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修缮出来,作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并改名为“毓庆宫”。因为清朝从雍正起,便不再公开册立太子,所以毓庆宫后来就成为皇子居住的地方,像乾隆、嘉庆等皇帝都住过这里,同治、光绪、宣统几位皇帝也都在这里读过书。
最后就是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于正月亲征噶尔丹,当时命太子胤礽监国。同年五月战事结束,康熙率军凯旋,他实在等不及回京才能见到儿子,就提前写了一封信回去给胤礽,表达思念之情。
在信中,康熙的慈父形象展露无遗,他这样说道:
“当此之时,班师返归,一路欣悦,联不由思念大子,何得释怀。今天气已热,将你所穿棉农、妙衣、棉葛布抛(等)四件、语子四件,一并来。务必挤选你穿过的,以便皇父想你時写上。”
看到康熙与胤礽如此父慈子孝,真是令人动容,直到此时此刻,在所有人眼中,胤礽都是大清无人能够取代的继承者,等到将来康熙驾崩,他一定能顺利继位。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会下令废了胤礽,理由是:
“(太子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这次废太子,让其他皇子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开始想办法为自己造势。可是没想到,很快文武大臣便联名奏请,希望康熙复立皇太子。第二年,康熙就再次将胤礽立为太子,并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既然康熙废了胤礽,为何又要复立他?
康熙这一次之所以废太子,是因为胤礽种种暴戾行为被揭发,加上期间有弟弟生病,他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还偷窥康熙休息的帐篷。胤礽的这一系列行为,都与康熙理想中的“皇太子”截然相反,他一直尽心栽培胤礽,可到头来后者却如此让他失望,康熙的愤怒可想而知,所以一气之下就废了胤礽。
但不管怎么说,胤礽是他极为心爱的儿子,养不教父之过,所以胤礽的问题,康熙认为自己要负上一定责任。说到底,他只是希望给胤礽一个教训,希望经过此事,他能够改过自新。
另外,康熙复立太子也离不开其他儿子们的助攻。看到胤礽被废,其他皇子纷纷蠢蠢欲动,尤其是皇长子胤禔,甚至趁机请求康熙杀了胤礽。正因如此,康熙深深明白,皇子之间并非平日里他看到的那样兄友弟恭,关键时刻,他们都会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康熙只能再次册立太子,借此告诉其他皇子,你们别争了,争也没有用。
不过既然如此,可康熙有那么多儿子,为何他还是选择立胤礽呢?其一,康熙仍然关心胤礽,希望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这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其二,胤礽以前当过太子,只有再次选他,才不会让其他皇子相互猜度。
其三,即便康熙此时已有另一个更属意的人选,他也不可能将其立为太子,因为太子是最危险的位置。他既要保护这个更属意的人选,也要趁机多多观察一下,此人到底适不适合。所以说,不管康熙是为胤礽好还是其他儿子好,复立胤礽都是最佳选择。
然而,就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却再次宣布废太子,并将胤礽拘禁:
“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
这就很奇怪了,康熙之前废了胤礽,却又在不久之后复立太子,如今没过两年,他又再次废了太子,而且还将胤礽拘禁起来,到最后也没有宽恕他。既然康熙之前都能原谅胤礽,如今为什么要彻底将其废黜呢?
我们来看第二次废太子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康熙四十九年四月,户部尚书沈天生、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人串通敛财一事暴露。在审查过程中,竟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康熙得知太子胤礽,居然在策划如何逼父退位。正是这件事,令康熙再次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也令父子二人的矛盾再也无法修补。
胤礽这次犯的错是非常严重的,站在康熙的角度,作为一个皇帝,胤礽这是结党营私。康熙最痛恨结党营私,当初他第一次废太子,不少人提出请求册立皇八子胤禩为太子。原本在朝中人缘极好的八阿哥,在康熙眼中成为结党营私的皇子,所以彻底失宠。别说康熙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忍有人结党营私。
作为一个父亲,胤礽这是不忠不孝,逼父退位,就等于是在诅咒父亲早点死。康熙也因此想到第一次废太子时,他生了一场病,面容憔悴,可胤礽在看见他的病容时,却毫无忧愁的样子,当时康熙就曾指责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也就是说,于公于私对于康熙来说,胤礽都不再是他心中理想的太子人选了。
这一次,康熙对胤礽彻底失望,之后还是有大臣奏请复立皇太子,但都遭到康熙拒绝。不仅如此,经过此事,康熙也就一直没有册立太子。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临终之际,召见了诸位皇子和隆科多,最终才宣布要传位给皇四子胤禛,九子夺嫡才算真正宣告结束。
雍正即位后,胤礽为避讳改名为允礽,他的次子弘皙(长子早殇)被封为多罗理郡王。但雍正并没有将允礽放出来,雍正二年,允礽于禁锢地病逝,享年51岁,追封为和硕理亲王。不过在乾隆四年,弘皙也因结党营私,被乾隆帝革去爵位,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禁锢于景山东果园内。
胤礽作为康熙嫡子,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刚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之后受到康熙的栽培和宠爱三十多年,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可胤礽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一切。
站在胤礽的角度,可以明白他为何急于上位。一来他曾被废过一次,证明他这个太子并非无可取代,康熙随时可以再废了他。二来康熙是个长寿的皇帝,他驾崩的时候,胤礽已经年近五十了,所以胤礽才会感到着急。
虽说就算胤礽真的坐上皇位,也不知他还能活多久,但他仍然急于坐上去。只能说,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