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没有入葬十三陵,原因是什么呢?

  景泰帝没有入葬十三陵,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image.png

  明朝前后有十四位皇帝在北京执政,但是昌平区的“十三陵”只葬着十三位皇帝。明代宗皇帝朱祁钰的陵墓以他在位时的年号称呼,即“景泰陵”,它不在十三陵,而在颐和园去香山沿途路北的金山口。那么,景泰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没有埋在十三陵呢?

  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后,有座长满松树的小山包,沿着小山包路北一条北向的小路,就可以到达景泰陵前。在绿树浓荫之中,一座黄琉璃瓦顶的碑亭就撞进眼帘,那就是景泰陵的标志。碑亭很壮观,四角重檐歇山,正脊的鸱吻造型别致,把亭子衬托得有凌空之势。亭里有一古碑,阴刻“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阳刻清代乾隆皇帝凭吊的诗并序。那碑汉白玉石质,已有残破,但气势还在,显示着景泰帝悲壮一生的精魂。

  碑亭以北是陵恩门,面阔三间,古色古香。进陵恩门后,两侧的石墙包围着宝城。与十三陵相比,这里显得凄凉,显得残败,显得太简朴,和一般的王爷坟区别不大,但这里的的确确埋葬着一位执掌过天下的皇帝!《宛署杂记》载:“恭仁康定景皇帝、贞惠安和景皇后陵俱在西山玉泉山。”还说陵墓“前有享殿,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内官房,成化十二年,建碑亭于陵门左。嘉靖二十一年,以神碑偏置门左,非制,乃改建于陵门之外。岁正旦、清明、霜降、中元、冬至、万寿节、帝后忌辰,凡八祭……”那陵墓的规模形制和祭祀的隆重场面可以想见。

  那景泰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没有埋在十三陵呢?

  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是宣宗朱瞻基次子,由贤妃吴氏所生。吴氏原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宣宗皇帝御驾亲征生擒叔父汉王朱高煦后,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其中包括吴氏。宣宗皇帝被吴氏的美貌与聪慧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回京后,身份为奴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后吴氏为宣宗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明代宗。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仍住在宫外。宣德八年(1433年),宣宗皇帝病重,遂派人将吴氏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善待吴氏母子,托孤之后驾崩。

  按照封建礼法,朱祁钰是当不上皇帝的,所以在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他性格内向、为人谨慎,不过机运巧合,世事突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一场关系明朝生死存亡的变局,使他鬼使神差之下就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

  那一年,瓦剌的也先部落侵扰边境,大宦官王振非让朱祁钰的皇帝哥哥亲自去征讨,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覆没,很多大将战死,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连朱祁钰的皇帝哥哥也在河北省怀来附近被俘。瓦剌人抓到了大明皇帝,立刻乘胜挥军南下,兵锋直指明朝的国都北京。

  国家没有了皇帝,一切毫无章法。紧急中,大臣们想到了王爷朱祁钰,先让他监国,不久又即皇帝位,改元景泰。景泰皇帝还真是临危不乱,他一面调动全国的军队勤王,一面改变他哥哥的很多错误政策,争取民心,并任命民族英雄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北京保卫战。这朱祁钰当了景泰皇帝,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十三陵给自己建了陵墓。

  不久,于谦在京郊打败瓦剌军,在北京军民的全力抵御下,蒙古也先部多次在北京城下吃了败仗,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并且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将太上皇英宗放回。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初三,太上皇英宗从也先营地出发,踏上了南行归国之路。

  英宗抵达北京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即位刚一年时间的景泰帝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英宗回朝,为防备英宗与旧臣联系,对英宗的一举一动,景泰帝都严加防范。1455年夏,他竟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英宗联系。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更换太子的心思越来越急。当时,“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张太后命郕王监国,差不多同时也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张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英宗的,郕王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英宗还京后,景泰帝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英宗还说得过去,但他反把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废了,朝臣上下认为景泰帝私心过重,有失民心。后来,朱祁钰通过笼络大臣和经过一番曲折,终于把自己的骨肉儿子扶到了太子之位上。1452年,景泰帝在奉天门正式宣旨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不料好景不长,朱见济正位东宫仅一年有余,便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死了。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得了重病,野心家石亨等趁机发动了宫廷政变,把他哥哥朱祁镇又扶上了皇位,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夺门之变”后,英宗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宣布废他为郕王。失去帝号的朱祁钰被迁到西内永安宫居住,病情不久趋于恶化,于1457年正月十九离世。他的死是个谜,正史看是“有疾而终”,野史看却是被他哥哥害死。朱祁钰死后,英宗毁其生前所建寿陵,以王爷的身份转葬于玉泉山后,不仅有贬谪之意,更有折辱的成分。

  成化十一年(1475年),英宗之子宪宗以其叔叔“戡乱保邦、奠安宗社”于国有功,恢复了他“代宗”的地位,改谥号为“恭定景皇帝”,接着命有司缮修陵寝,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嘉靖时期,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景泰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因此,景帝陵独居金山。原来在十三陵为其建的陵地,百年后埋葬了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