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秦穆公为什么放了他呢?

  晋惠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晋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国人都很不顺服他。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俘虏晋惠公。为何秦穆公没有杀掉晋惠公,反而放掉了他?

image.png

  晋惠公登基

  晋献公死后,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立重耳为国君,发起了内乱,杀掉了还没有登基的太子奚齐。一个月后,其他大夫立了公子卓为国君,里克又杀了公子卓。里克的本意是要让重耳回来当国君,不过重耳觉得晋国内部混乱而不肯回来。里克只好跟其他大夫商量立在国外流亡的公子夷吾。当时夷吾在梁国避难,他知道消息后,恨不得马上回国。

  于是他给里克写信说:“如果我当上国君,就把汾阳封给你。”同时,郤芮建议夷吾找秦国当外援护送回国,于是他派郤芮去见秦穆公,以河西的五座城池为交易条件,请求秦国帮助夷吾当上晋国国君。秦穆公也有他自己的心思,他身边的大夫告诉他夷吾是昏庸无能之辈,猜忌心重又好强。秦穆公认为帮助强大的晋国立一位昏君,有利于秦国谋取利益,于是答应了夷吾的条件,成功帮助他回国当上国君,就是晋惠公。

  杀帮助他登基的里克

  晋惠公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讨好大夫和讨好齐国,当时齐桓公是国际霸主。于是他要杀掉帮助他上任的里克。他派人对里克说:“如果没有你,我就当不了国君,可是你弑杀了两位国君,做你的国君,不是太难了吗?”里克会意,留下了一句名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然后里克自刎了。弑君在古时候是大逆不道的犯上作乱,里克先后弑杀了奚齐和卓子两位国君,“一之谓甚,岂可再乎”,他把自己置于道德的低洼地,成为人人可以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也算是咎由自取。

  对秦国背信弃义、不仁不义

  当时有份跟里克弑君的邳郑在秦国出使,逃过了一劫。他对秦穆公说郤芮和晋惠公是不会兑现承诺的,不会把当初承诺的河西的五座城池给秦国。晋惠公果然没有兑现此承诺。邳郑想秦穆公帮助他立在外流亡的重耳,自己则回晋国当内应,结果回到晋国后,郤芮杀尽了邳郑以及他的党羽。

  后来晋国发生了饥荒,晋惠公厚着脸皮派人到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还是慷慨地周济了邻国。第二年轮到秦国闹饥荒,派人到晋国求购粮食,忘恩负义的晋惠公却不给秦国粮食。晋国大夫庆郑指责晋惠公背信弃义、不仁不义。

  兵败成为秦国俘虏

  秦国对晋国仁义已尽,而晋国对秦国却忘恩负义,于是秦穆公攻打晋国。面对上下齐心、士气昂扬的秦国大军的入侵,晋惠公害怕了,问庆郑怎么办,庆郑反问:“是你自己让他们深入的,能够怎么办?”晋惠公被气得满腔怒火:“你说话别太放肆无礼。”

  占卜晋惠公车右的人选时,庆郑获得吉卦,晋惠公因为庆郑的出言不逊而弃用他。晋惠公又用郑国出产的马代替本国的马来驾车,庆郑劝谏一番,晋惠公不听。

  秦晋交战,晋军自知道义不足,无心应战,战斗力极弱。晋惠公用的郑国马不好使,陷于泥泞中不能出来,晋惠公向庆郑呼喊求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背占卜,自取败亡,为什么还要逃跑呢?”于是弃晋惠公而去。晋惠公被秦军所俘虏。后来晋惠公的使者说服秦穆公放他回国。有人劝庆郑逃跑,庆郑自认为没有做好臣道拒不逃亡,结果晋惠公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杀了。一位刚直的大夫,就如此牺牲了。

  秦穆公之所以没有杀掉晋惠公,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秦穆姬以死要挟。

  虽然,秦穆姬曾与晋惠公有埋怨,但此时晋国新败,晋惠公生死难料,秦穆姬终归还是念在姐弟的情分上,以“登台而履薪”的方式逼迫秦穆公。若不是秦穆姬以自己和秦太子的生命作为威胁,秦穆公会怎么处置晋惠公仍是未知,因为,秦国大臣之中,必定有人会要求秦穆公处死晋惠公。也就是说,如若秦穆公杀掉晋惠公,自己的夫人和儿子也会因此而死,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其次,晋国君臣一心的情况,让秦穆公很是担忧。

  此次秦国在“韩原之战”中击败晋国并非易事,倘若没有“天意”,恐怕秦国难以取胜。而此时,俘虏晋惠公的事情已经是够麻烦的了,万一杀晋惠公后激怒了晋国的臣民,使他们同仇敌忾,届时秦、晋两国会再起争端,这绝非是秦穆公所乐见的。“哀兵必胜”的道理,秦穆公心里也很清楚。杀掉晋惠公就是节外生枝,并且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最后,秦穆公不愿成为背信之人。

  由于秦穆公这一次出兵韩原的理由,是讨伐晋惠公的“背信弃义”,那么,他自己得“有信有义”。如若不然,他对晋惠公“立而不遂又杀之”的做法,必定会让他背负舆论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如果秦穆公不愿成为晋惠公那样的“违背天地”之人,就一定不能杀掉他。

image.png

  那么,如果不杀晋惠公,该怎么处置他呢?是放逐他另立重耳,还是扶持他回国继续为君?

  如果另立重耳,那么秦穆公先前“废长立幼”、拥立夷吾的行为就会被诸侯们耻笑,而且,既然已经失掉了公信力,秦穆公再言“拥立之事”就没有人听了。所以,这种有始无终、立而不遂的做法,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总的来看,扶持晋惠公回国,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放晋惠公回国,那么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会为秦穆公树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国此举有恩于晋国,这不仅可以换来晋国赔偿的土地和财宝,还可以换来晋国君臣的臣服,这也就回归并实现了秦国的“初始计划”。

  最终,秦穆公与晋国讲和,并送晋惠公回国,条件是晋国让太子圉在秦为质,并割让河东之地与秦国。此时秦穆公看重的,已经不再是晋惠公了,因为短时间之内,秦国仍然无法撼动晋国的地位,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晋君身上,期待晋国太子能为秦所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