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如此强大,为何最后会被瓜分呢?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虽然在战国的时候,曾经强大的晋国早已经四分五裂,但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它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就像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自从周王室衰败之后,各个诸侯国就相继崛起,在接下来的将近300年时间里晋国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晋献公在位的期间,他任用贤能,大刀阔斧改革吏治,同时还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广泛听取民众意见,扩大了军队的编制。在他掌权的26年时间里,消灭了富氏子弟,巩固了君主集权,是春秋时期当之无愧的霸主。有很多研究古代史的人都说,读懂了晋国的发展历程,也就看透了整个春秋的兴衰和荣辱。
从周平王迁都一直到公元前476年,虽然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的说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在这300年当中晋国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只有楚国的综合实力可以和它抗衡,这就好像二战之后的美国和前苏联两大超级大国针锋相对一样。然而晋国和楚国的对立持续到了最后,却是以晋国解体作为最终的结局。很多人在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觉得非常疑惑,晋国占据着北方的黄河流域,有发达的农耕文明,曾经是统一全国的霸主,最后为何会走向解体呢?晋国的灭亡同时也预示着春秋的结束,盛极必衰是历史不变的定律,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的时候,通常一些隐藏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即使是强大如晋国也躲不过这条铁律。刚开始的时候晋国也只是一个小国,通过不断扩张才有了广阔的疆域,在受到周朝分封的同时,它的兴衰也离不开周朝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的存在意义非常重大,这个朝代是华夏文明的最初塑造者,同时它也是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周朝本来是商朝的附属国,从周文王时期开始,周氏部落逐渐崛起,周武王起兵推翻商朝正式取代了商朝的统治地位。在周武王建国之后实行封建统治,分封了很多宗族子孙和有功劳的大臣,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在维护周王朝的统治之外,同时还可以巩固边防,消除边境危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周朝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它们平时守卫疆土,作战的时候就带兵跟随周天子出征。晋国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考量之下诞生的,最初的晋国位置在山西南部,整个国家面积比较狭小,还不到100平方公里,周王朝把晋国设置在这里,目的就是用来防备戎狄的入侵。
中原地区除了周王朝之外,周边地区都有很多外族势力,尤其是北方的戎狄始终是周王室的心腹大患。晋国的处境更加危险,它位于戎狄和周王室之间的缓冲地带,只要双方开战,无论哪一方取得胜利晋国都会受到影响。正是由于一直夹在中间受气,晋国也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竭尽全力去攻打戎狄,会受到对方疯狂的报复,得来的好处却要交给王室,自己吃力不讨好,如果失败了又无法向周王室交代。综合考量之下,晋国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一方面听从周王室的指挥,在正面对抗戎狄,私下里却和戎狄商量好,给他们提供军用物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平衡的状态,晋国对周王室也始终有着存在的价值。
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策略,晋国可以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在它的实力增强之后,开始对周边的小国家下手,但是在对外扩张的时候经过却遇到了一个劲敌,那就是虢国。这个国家是晋国称霸之前最强大的对手,它也是周王室的藩属国之一,君主就是周文王的弟弟。这个国家是周王室最依仗的国家,历代君主都要侍奉周天子,同时还代替天子掌管军队。晋国借助虞国的帮助暗中渡过黄河,偷袭了虢国。当时虢国正在抵抗北方的犬戎,在得到晋国偷袭的消息之后马上调兵返回,结果仍然没有挽回败局,惨遭灭国。晋国在得手之后,顺带消灭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虞国,随后开始正式走上争霸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