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抗倭英雄瓦岑花的人物介绍

  一提到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就会想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其实有一位抗倭女将,比戚继光出名还要早,那就是瓦氏夫人。

  瓦氏本名岑花,乳名氏瓦,归顺直隶(今广西靖西)人。

  岑花的父亲岑璋是归顺州的土知州,虽说只是一等士官,但好歹也是世袭的小官,因此岑花也算是官宦之女。

  受广西好武的风气影响,岑花自幼便喜欢武术,对刀枪兵法等无一不精。特别是一手双剑,更是出神入化,让人近不得身。

  15岁的时候,岑花遵父母之命,嫁给了田州知府同知岑猛。

  由于在当时娶同族是颇有忌讳的事情,因此岑花在嫁给岑猛后,便以乳名为姓,于是人人都尊她为瓦氏夫人。

  岑猛这个人人品低劣,经常以权欺人,引得乡里民怨极大。

  明孝宗在位时,曾下过一道诏书,不光把他降为了千户,还把他调到了平海卫(今福建莆田)当差。

  谁知到了明武宗在位的时候,岑猛却通过贿赂刘瑾,重回田州,并升任田州知府同知。

  岑花嫁给岑猛的时候,正是这一时期。

  不久后,田州天旱,发生了饥民暴动。

  岑猛不仅不向朝廷报告,反而率领一帮游勇对饥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随后,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上,大肆吹嘘自己的功绩,以期骗得封赏。

  然而,朝廷里的官员并不好糊弄,经过调查,他们很快就查明了真相。

  这样一来,岑猛不仅没有心想事成,反而又背了个处分。

  自此以后,岑猛就对朝廷阳奉阴违,私下招募兵马。

  嘉靖二年,岑猛居然起兵反叛,攻打邻州。

  由于兵力悬殊,岑猛的反叛很快遭到了朝廷镇压,其子岑邦也被明军斩杀。

  岑猛战败,逃到了归顺州岑璋的家中躲避。

  岑璋早就听闻岑猛的不义之事,更恨他对朝廷不忠,于是大义灭亲,以鸠酒毒杀了他。

image.png

  岑璋的行为,果然得到了朝廷的宽恕。朝廷不光保全了瓦氏夫人及孙子岑芝,还仍按世袭的规定,让岑芝袭承田州知府同知的官职。

  只是,岑芝年幼,尚不能主事,便由瓦氏夫人代为主理田州事务。

  瓦氏夫人不仅精通武艺,她还是个见多识广的女人。

  在她主理田州事务的时候,她兴办学校,促进生产,使田州一度呈现出了蓬勃之相。

  此外,瓦氏夫人通过传授武艺,及排兵布阵等,还培养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狼兵。

  嘉靖二十九年,海南发生黎族暴动。

  已经长大成人的岑芝受朝廷征召,前往平定暴动,不幸在作战中重伤而死。

  朝廷感念岑芝死战有功,于是让他的儿子岑大寿和岑大禄相继袭职。但是岑大寿和岑大禄都还年幼,瓦氏夫人只得继续承担起抚育曾孙的责任,及代理田州事务的职责。

  嘉靖三十三年,日本内乱四起,一些日本浪人垂涎明朝的财富,大批涌入明朝沿海一带烧杀掳掠。

  然而,一方面倭寇数以千计,来势凶猛,另一方面明军将领位崇气骄,结果数战数败,反而让倭寇气焰大增。

  明世宗勃然大怒,命令兵部尚书张经负责两广军务,以平定倭寇进犯。

  张经上任后,知悉倭寇已有2万余人盘踞于浙江一带。素有经验的他,想到了广西狼兵骁勇善战,于是征调岑大禄率狼兵出征。

  但岑大禄尚未成年。已经58岁的瓦氏夫人考虑到岑大禄未任军职,于是向朝廷请命,准允她亲自率军征倭。

image.png

  朝廷知道瓦氏武艺高强,又善于统兵作战,于是便准允了她的请求,并授予她“女官参将总兵”的官职。

  瓦氏夫人将邻州狼兵集结起来,约为6千余人,她率领狼兵日夜行军,跋山涉水,于次年二月抵达浙江嘉兴,并立刻与明军联合起来,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与明军相比,狼兵体格更为健硕,且在战中更擅长协同作战,再加上他们个个异常勇猛,因此,很快就扭转了战局。不仅打了胜仗,而且还砍下了300余倭寇首级。

  不肯善罢甘休的倭寇,很快就集结了4千余人卷土重来。瓦氏夫人一马当先,率狼兵冲锋在前,很快就把倭寇打得哭爹喊娘,四散而逃。

  此战,倭寇死亡3000余人,损失极为惨重。

  而瓦氏夫人及狼兵因此名声大振。

  此后,瓦氏夫人指挥狼兵,又参与了王江泾之役,再次斩杀4000余倭寇,给倭寇造成了又一重创。

  三战三胜,让一度嚣张强横的倭寇,再也不敢对明军小觑,特别是听闻瓦氏夫人的名字时,更是闻风丧胆,几欲再逃。

  瓦氏夫人率领的狼兵,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平时也纪律严明,对当地百姓从无侵扰之举,更不要说掳掠了。所以沿海一带的百姓感激之余,编了“花瓦家,能杀倭”的童谣,四处传唱。

  明世宗收到捷报后,也对瓦氏夫人的英勇赞赏不已。不仅封赏有加,还赐封她为“二品夫人”。

  可惜,倭寇尚未平定,昏庸的明世宗听信奸臣严嵩等人的谗言,冤杀了抗倭名相张经。

  一向侠肝义胆的瓦氏夫人为此义愤难填,一方面再也没有得力的统帅,另一方面也是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于是瓦氏夫人在得到朝廷的准允后,告病还乡。

  后人感念瓦氏夫人的民族精神和大义,在她去世后,为她修建了庙宇、陵园,以此凭吊她。

  (参考史料:《明史》《瓦氏夫人的抗倭斗争》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