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武将的赏罚制度是怎么样的?什么是入仕股

  你们知道金朝武将的赏罚制度是什么样的,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一语中的的道出了女真士兵的骁勇善战,他们曾经两度在中原建立过自己的国家,都盛极一时。而金国和后金,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也少不了他们武德充沛的功劳。因为是渔猎民族而且长期经受严寒酷暑,因而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

  所以,才能够以卵击石般的打败宗主国大辽。所以,才能够制造靖康之变,打入鼎盛一时的北宋都城东京。正是将士们不畏强敌的精神,才铸造了偌大的金国。

  《金史》“女真之地,窄田产弱。平日苦作方供衣食,战时苦抗可致俘虏。劳其筋骨以避寒暑”。在未崛起之前,女真人生存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而且大都目不识丁。但是他们骁勇善战,在正式建国以后,又在军营中吸纳了很多其他民族的将士。

  这其中既有本族军士,又有辽国降金之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征善战。因为,这是他们入仕升迁很重要的途径。

  1. 旧习兵戈,战无不克

  这两者崇尚军功的原因,并不相同。首先来说女真本族的士兵,他们都来自于白山黑水之间。因为平日里,游牧打猎,孔武有力。“太祖征战四方,诸子皆为戎旅”。在对抗辽国的过程中,完颜家族的宗室子弟可谓是中流砥柱。

image.png

  建国之后,他们纷纷都封侯拜相。其实,这就是金国最早的按照军功来划分官员等级。当然,没有军工者,也会获得品级。但是总归会让人轻视,而且爵位也一定不如那些在战场上厮杀之人高。在金国,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传统。

  就是皇家子弟,都要亲自上阵,才能树立起威望。比如人们所熟知的金兀术也就是完颜宗弼,他在朝堂上的地位都是自己浴血奋战拼杀出来的。所以说,他们的能征善战都是写在基因里的。而论功行赏,也是应当应分的。

  作为一个武将而言,不凭借军功,还能凭借什么?当然,阿谀奉承自然也会平步青云。但是终究不是靠着自己实力得来的,总有一天也会失去。

  2. 赏罚分明,忠心以报

  《金史》中,记载了大量的金国攻辽时,辽国将领投降的情景。在女真人崛起的时候,辽国已经入了迟暮之年。大辽天祚帝,昏聩无能,奖惩不严。而且,其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隔阂。所以,很多将领眼见金国来势汹汹便选择了识时务。

  “克其城,获防御使大药师奴,皆籍所管户来降”。就像大药师奴,还有耶律吴十等人,在投降时都将自己所辖之城或者了解到的情况,悉数交于金国。所以,他们的地位定不会低。但是高处不胜寒,所以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才干。

  就像宋朝降金的将领们,也是一样的。他们投靠原先势不两立的敌人,虽然都递交了投名状,也获得了官职。但是,他们还想更上一层楼而且金国人并不会因为一些城池还有一些军报,就完全的信任他们。

image.png

  所以,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来换取更高的位分是他们首当其冲的目的。而金国能够吸引他国将士来降的原因,也是他奖惩分明的制度。不论是晚清还是北宋末年,皇帝都是昏聩不堪,而且奸人当道。所以,大家都不再想为这样的朝廷卖命。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在逐步的控制中原以后,金国的战事要比早年间少了很多。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什么起家的。当然,此时还有猛安谋克制度作为支撑。在汉地,受到了很多中原文化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选拔可造之材,金国皇帝恢复了之前的武举制度。也就是说,寒门子弟也有可能以此晋升为将官。

  1. 金以兵始,亦以兵终

  很多后起之秀,都凭借着自己的举人走入了军营。他们可以称之为少壮派,而军队里真正掌权的还是那些身经百战之人。双方自然是谁也不服谁,一定会产生矛盾。但是,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都在战场上为了获得军功而拼命的厮杀。

  战场杀敌,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作为一个军人的本分。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国家养着他们就是为了让其效命。军功入仕,其实不是武将们所能决定的。而是金国的成功,就是以此为基石。但这也在不断的激励着众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

  想要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的环境,在站队时还要学会左右逢源。不然,就算自己的功劳再大,也不会得到重用。太过于注重军功,也导致了很多人都邀功请赏,军队内部不和谐。这也是金国最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将军金甲也不脱

  “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猛安谋克制度本来是早期打猎时所用,到后来发展成了金国的立国之根本。想要从谋克,晋升为猛安,必须通过军功才可以。

image.png

  此外,在打败辽国以后,金国也按照汉人封侯的特点,给予军官以奖赏。但猛安谋克,确实是他们独有的一种形式。女真人既吸纳了中原文化的特点,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而形成了独有的军功爵制度。

  其实,后来清朝的八旗制也和这种有些相似之处。金国早期崛起之路异常坎坷,所以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愿意为自己打江山所以必须实行军功爵制度。就是你有多少功劳,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位。这种政策,激发了将士们为国效命的决心。

  大都会根据每个人的功劳大小,而授予田地、封邑还有官爵等等。一般而言,对于战功卓著的武将,都会授予猛安或者谋克,更高者就是世袭谋克。而宗室弟子,大都会被封为各种王侯。如此一来,金国就成了铁板一块。

  上至王宫贵胄,下到将领百官,大家都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金国与他们也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不论放在哪个朝代都适用。金国前期正是明确奖罚制度,才能够收获一大批效忠于自己的将士。

  而到了后期,朝政腐败,各地民怨四起。尤其是山东的红袄军,连克数城,眼看就要将金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所以,金国想着用官位来钳制他们,就是开出很有利的条件,而使其放弃叛乱。

  1. 若要官,起义受招安

  “封沧州经略使王福为沧海公,河间路招抚使为河间公”。这些人掌控着河北与山东的部分地区,但是金国又无法实际统治。而红袄军起义,也需要他们出手相助,帮忙镇压。其实,他们就是各地方的军阀。

  因为后期金国的软弱无能,为了调动他们讨逆的积极性所以在其还没有军功之前,就反复的加以奖赏。这些人大都心怀鬼胎,他们不可能全心全意的为金国卖命。而且,他们也希望农民起义继续下去。

  因为如此一来,金国就会更加的器重他们。若是起义被镇压,自己很有可能会被卸磨杀驴,很有可能会被清算。他们既不能抵抗蒙古大军南下,也不能对抗内部的农民起义。所以说,到了金朝末期,赏罚严明已成往事。

  基本上就是谁对政权有利,就可以做高官。但是,这种任人唯亲的封爵方式非常不妥。而以军功入仕,也成为了一种戏谑。

  2. 成也武矣,败也武矣

image.png

  “昭祖耀武以至青岭,顺者抚之,不从者讨伐之”。金国之所以能够在夹缝中建立起偌大的帝国,与其将士们的勇武是分不开关系的。就像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辽国以及北宋,他们都能够出其不意的大获全胜。

  既然想要让人卖命,自然要开出一个合理的价格。而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太过于崇文抑武。所以,在军事上才屡战屡败。而金国正好与其相反,他们非常注重对武将的培养,也善于钻研其心理。这一点,北宋是远远达不到的。

  北宋只是想着不能让自家的武将把老祖宗的黄袍加身再演一遍,而忽略了他们抵御外侮的重要性。因此纵观整个北宋,也只有狄青能够拿得出手。但是他还因为文人的压制,抑郁而终。金国崇祯尝到了甜头,因此一直用官位、爵位来奖励武将们厮杀。

  后来,还想通过这种方法来让军阀们效力。但是,金国的实力已经不堪一击,最后也只能输给了正在崛起的蒙古。再加上南宋的联蒙抗金之策,晚年的金国可谓是内忧外患。

  以军功大小,来犒赏三军将士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行为。就像当年秦国也是依靠着军功爵制度,而成功转型为第一强国,最后统一天下。武将们生来就是为了上阵杀敌,虽然这是本分但是加以封赏,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