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早使用指南针航海的人是谁呢?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指南针,古人称之为“司南”。

  是将磁针固定在轴上,通过地下磁场的作用,指出南北两极的方向。

  《鬼谷子》一书最早记录了“司南”一词:

  “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郑国人到山中采玉,就用装置有指南针的车子装载玉石,这样就不会在山中迷路。

  战国时期,古人在磁山(河北邯郸武安境内)发现了磁石,并认识到磁石有辨别方向的作用。

  《明史》记载:“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一把勺子,仿照北斗七星的形状制成。

image.png

  司南之杓

  汉朝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chí柄]指南。”

  这里所说的“杓”同“勺”,把这种勺子形状的指南针放在地盘上,静止后,勺子柄就会指向南方。

  地盘也叫械盘,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

  当时用于占卜、游戏,地盘呈圆形,圆心位置刻有北斗七星,盘的边缘位置刻有二十四个方位,将“司南”放置在中心部位。

  截至目前,尚无司南原件的出土文物,但在汉代的石刻画像中,描绘了司南的形状,现代科学家据此复原了汉代的司南。

  古人最初以司南做为辨认方向的工具,用于祭祀、出行、占卜、军事作战、看风水等。

  后传入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测量土地、航海、旅行、行军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直以来,西方人认为,最早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阿拉伯人,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image.png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人就将指南针安置在船中,用于航海识别方向。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在《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载:

  朝廷命令,航海的船只大的载数百人,小船载百余人。这些海船“深阔各数十丈”,里面装载着货物运往海外各地进行贸易。航海的商人通过白天看太阳,夜间观测星星来辨别方向,赶上阴天的时候,就以“观指南针”来确定航向。

  国外的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的时候,把“甲令”翻译成阿拉伯船长的名字,“甲令”即北宋官府关于商人航海出行的第一道命令。

  后来,人们以讹传讹,阿拉伯人最早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之说竟广为流传,这位翻译可谓坑人不浅。

  事实上,九世纪时,阿拉伯的海船空间狭小,仅能容纳数十人,而可以容纳上百人,甚至数百人的海船只有北宋的商船可以做到。

  北宋商船频繁往来于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之间,一些搭乘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向中国商人学会了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此后逐步传入世界各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