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安将军与陕甘总督哪个职位权力更大?
其实西安将军虽然属于一品高官,但是在权力上毫无疑问是总督的权力最大。
驻防将军属于典型的“权高位低”,不要看它是一个一品大员,但权力真的并不大。品级在清朝实际上含金量非常的低,武将里面的一品高官一抓一大把,像提督就是一个从一品,总兵正二品,官阶就和总督一样了。
但是比起权力来,提督和总兵肯定不如总督了。而西安将军属于清朝的驻防将军,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驻军司令,属于武官。《清史稿》中记载驻防将军的职责说:
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说简单点,在各自驻地的这些军队都要负责维护当地的军事安全,防止有人造反暴动,要经常锻炼士兵,不要荒废武备,搞好军民关系。遇到老百姓造反,驻防将军要配合当地的知府、巡抚和总督镇压叛乱。
驻防将军的权力并不大,他只能管自己的军队,地方上的事务他是没有权力插手的。它的性质就和我们今天驻扎在各省的警备区是一样的,在权力上不会和地方产生了交集,其他人管不了他,他也管不了其他人。
但是一旦出现老百姓造反啊,暴动啊,驻防将军就要和地方官员进行配合,听从中央朝廷的调度和安排,在合适的时候出动军队进行镇压围剿。虽然驻防将军属于一品大员,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当初年羹尧从一个没有品级的抚远大将军被雍正降为一品杭州将军,看起来他好像是升官了,位列一品大员之列。但是要知道,之前的抚远大将军可是属于军区总司令级别,连总督、巡抚都要听从抚远大将军的调度和节制。
但是这个抚远大将军并不经常设置,只有打仗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官员。当时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杭州将军,看起来从一个没有品阶的官员升任为一品大员,但实际上属于明升暗降,而这个举动也是雍正当时要处理年羹尧的一个信号,属于在剥夺年羹尧的兵权。
那总督虽然才是一个正二品,兼任兵部尚书的官衔才勉强成为从一品,但都还没有驻防将军地位高。但是总督属于封疆大吏,一个人督管两到三个省的地方事务,属于文官中的顶级官员,权力中心的主要官员。
那他的权力肯定不是一个驻防将军可以比较的,虽然总督也不是土皇帝,并不是说他可以完全掌管地方事务。这个总督实际上本质是一种监察官,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有没有腐败、违法乱纪的行为。
他主政期间干的好不好,发布的政令合不合适,这些都是受到总督的监管的,有点地方上的太上皇的意思。但它不是土皇帝,不能直接插手干预地方政务,譬如巡抚如果和总督的关系不好,那巡抚完全可以不甩总督的帐。
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西巡抚沈葆桢,两人由于观念不同,后来还差点撕破脸皮。曾国藩还打算弹劾沈葆桢,后来还是李鸿章从中调停才算了。事情起因就是曾国藩希望沈葆桢在军费上给予自己支持。
毕竟那时候朝廷已经穷到开不出军饷,都是让总督们自己去筹军费。但沈葆桢觉得仗已经打完了,没有必要再继续支持曾国藩军费,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搞基础建设,恢复江西生产,所以就没有拨款给曾国藩。
由此可见总督并不是土皇帝,他管辖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受到他管控,所以才说一个总督连巡抚都指挥不动,这是有原因的。根本就在于总督的职责主要还是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省内出现什么大事情,或者政务上需要调和商量的,总督就要和地方官员一起策划议论。
如果巡抚干的不好,那总督是可以上奏弹劾。所以总督在推荐巡抚人选时,一般都会推荐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一来,总督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权力,双方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和朝廷分庭抗礼的架势。
后来随着晚清政治陷入崩溃,总督实际上已经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再加上朝廷要求他们募集乡勇,自筹军队对付太平天国,所以像曾国藩、李鸿章从此就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慈禧西逃期间,当时这些总督们一起密谋,如果慈禧和光绪遭遇不测的话,他们就把李鸿章推出来主持朝政。
但可惜的是慈禧命不该绝,这一计划没有成功。而慈禧在西逃时,这些总督们还策划了东南互保协议,不听从慈禧向西方列强开战的命令,由此可见彼时的地方和朝廷已经分庭抗争,慈禧的权力已经大打折扣。
她先是命令各省总督说:
此次之变,事机杂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亦不待智者而后知。……此都中近日情形也。大局安危,正难逆料。尔沿海沿江各督抚,惟当懔遵迭次谕旨,各尽其职守之所当为,相机审势,竭力办事,是为至要。
后来听闻各省总督拒不奉诏,慈禧非常生气,以严厉的口吻斥责各省总督说:
尔各督抚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尔各督抚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该督抚是问
但到了后来,随着东南互保已成事实,而且义和团在八国联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慈禧意识到“惟各该督抚是问”已经不可能了,这个精明的老婆子只好话锋一转说:
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好像东南互保就是她的主意一样,慈禧只好通过变相称赞李鸿章他们的方式为自己开脱了。可见清朝晚期的总督确实已经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