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古人认为铜镜能辟邪?
中国人关于铜镜的使用,远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齐家文化之中。或许,当人们第一次临水自照,能意识到那水中的映像正是自己的时候,镜子的历史便已经产生了。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锡是比铜活跃的金属,会浮在铜的表面,呈白银光。今天我们所说的白银骨,就是含锡量较高的铜。虽然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但是经过打磨抛光之后仍然可以清晰鉴人。虽然不如现在的玻璃镜清晰,但清晰度还是比较高的。不得不佩服我国古时候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秦朝,这是个青铜器盛行的时代,开始大量铸造铜镜。随着时代的变化,西汉武帝时期,国势强盛,铜镜制作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铜镜装饰,而铜镜铸造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带柄的手镜也出现了,到宋代之后,铜镜更是广泛流行,造型也多种多样。
只用铜铸造的镜子,用来照人是很模糊的,所以智慧祖先们铸造出来的镜子是铜锡合金,锡在其中成分比例比较高。并且还要用天然磨石进行镜面的打磨,打磨以后的镜面亮闪闪,照个人样子没问题。镜子分镜面和镜背,镜背雕刻花纹图案或铭文,而镜面是磨平的,所以一般博物馆摆放这些文物都是以镜背示人。
所以很难看到镜子的正面,而我在看过多面铜镜之后,终于找到一面唐朝非常有名的铜镜—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青铜镜,这个镜子是支起来的,它的正面对着墙壁,于是我就绕到侧面弯腰去看,可以看到镜面虽然有破损,完整的地方还是非常光亮的。虽然不及现代镜子清晰,不过已经很难得了。
铜镜的纹饰:
铜镜的纹饰,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从动物、到植物、到吉祥纹、到景物等等,很多考古发现就是根据出土的一些铜镜上面的纹饰判断墓葬的朝代。纹饰有写实的虎、豹、猴、鸟,有非写实的龙、凤、饕餮,有图案化的装饰。
表现手法有铸,有楼空,有镶嵌,有彩绘,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神话题材有羽人、诸仙、天帝、神人车马、鬼怪等等,到了后期有儒释道三教题材等等,所以可以从题材就可以看出各个朝代变革的历史背景。
有名的还有始皇照骨镜(也叫始皇方镜),曾经到过汉高祖手中,据说“以手捧心,可见肠胃五脏;人疾病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此外,还有能够照出未来吉凶的镜子,能够从镜中取出水火的镜子。总而言之,古人对镜子的奇异之处想象力是颇为丰富的。
为什么古人认为铜镜辟邪?
铜镜辟邪之所在《太平广记·王度》记述了一则故事有所体现:隋代汾阴侯生临终前赠给王度古镜一枚,并说:“持此则百邪远人”。因为在铜镜背面这些瑞兽,所以古人认为可以让百邪远人,这就是原因所在了。
中国最早的铜镜并不是用于照影的,而是古人发现了凹透镜的特殊光学作用,从而磨制青铜镜,用来聚光引火,这种专门用来取火的铜镜被称为“阳燧”。
古人认为通过“阳燧”取到的火来自太阳,是最纯洁的“天火”,故而对“阳燧”本身也产生了神化、异化的心理,认为“阳燧”是至阳之物,故而能够取火,因此后世对于取火用的“阳燧”镜其铸造也有特殊的规定:即在至阳之日:“五月丙午日中铸”,而在“十一月壬子夜半铸”的凹面铜镜,则成为专门用来承接月夜露水的“阴燧”。
正因为相信“阳燧”镜是正阳之物,所以古人认为,铜镜可以镇压阴性的鬼物。又因为古时候青铜镜的磨制技术并不精良,不平整的镜面往往会造成特殊的光学效果,比如《坚瓠续集》中记载:徐铉有一面铜镜,照人则成像都只有一只眼;谢在杭在彭城集市上买到一面镜子,正面照人跟别的镜子一样,反面照人则人影倒现,时人为之惊骇。因为铜镜磨制技术不成熟导致的特殊光影效果,反而推动了古人对于铜镜“神异”观点的发展。
中国历代最著名的古铜镜品类,莫过于在扬州铸造的“水心镜”,因其遵循“阳燧”古法,只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天正午,与扬州江心处经“百炼”法铸造,因此又名“江心镜”、“百炼镜”。自唐以来,扬州“水心镜”便一直是专供皇室使用的贡品。
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它们一看见铜镜,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赶快溜走。基于这一原理,凡巫视道冠一流在从事捉鬼妖等活动时,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镜子当识破妖怪的法宝,其时镜子乍现,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太平广记》中有一则跟“水心镜”有关的故事:唐玄宗时,扬州曾献九寸蟠龙水心镜一枚,并声称铸造此镜时,有自称“龙护”、“玄冥”的一老一少两位神仙来访,帮忙铸镜。镜成之后,江上忽然出现龙吟、涌浪之类的异象。
后来天宝七年,秦中大旱,玄宗向道士叶法善询问祈雨的办法,叶法善巡视宝库,请出九寸镜并称其为“镜龙”,以此镜求雨,果然顷刻之间白气充盈宫廷,须臾降雨,七日后雨水才停歇。这年秦中粮食竟然大获丰收。玄宗喜出望外,命吴道子临摹镜背的蟠龙图像,作《真龙图》赏赐叶法善。
自此“水心镜”名声大噪,铜镜除了辟邪以外,更有了除旱吉祥的神异效果。因此,古时候有人认为家中应该悬挂一面大的镜子,可以辟除邪魅。除此之外,镜子也被古人赋予了很多其它功效。